这是幼儿园教育论文,仅供学习交流。通过融合于主题的幼儿民俗节日活动,使幼儿能了解我国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
👉️大班中班小班公开课下载
第十四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者
吴耀华
参赛作品名称
《融于主题教育的民俗节日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民俗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传统资源,使儿童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本文主要通过剖析融于主题教育的幼儿民俗节日活动价值和内容,界定 “融于主题教育的民俗节日活动”的概念;选取“在主题中进行幼儿民俗节日教育”的内容;概括 “在主题中进行幼儿民俗节日教育”的原则;提炼“在主题中进行幼儿民俗节日教育”的策略;以真正将民俗节日教育与主题相融合,以更好的发挥民俗节日的教育价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主题教育、民俗节日活动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更是蕴涵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爱国爱民、分享合作的优良品德和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每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特点、情感体验也各不相同,这些对于文化的积累,个体的成长、群体的塑造,甚至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有益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节日的环境、氛围、成人的活动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因此,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融合传统节日教育,并以幼儿为主体可以促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针对我园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个性发展的需求,我们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融于主题开展的形式,使幼儿在整合性的游戏活动中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融合于主题的幼儿民俗节日活动,使幼儿能了解我国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
2、挖掘主题中可为幼儿园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所用的资源;总结出融合于主题的幼儿民俗节日活动的内容、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并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研究成果
(一)相关概念的鉴定
1、融于主题教育的幼儿民俗节日活动
以幼儿为主体,将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教育融合于现有的主题活动中,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一系列渗透中国传统节日内容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并初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及社会规范,继承与发扬中华民俗传统美德。
(二)在主题中进行幼儿民俗节日教育的内容
以各节日最具代表性、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剖析其中蕴涵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并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加以提炼、概括。将节日所特有的民俗活动为载体和当前开展的主题相结合来设计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在主题中进行幼儿民俗节日教育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
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融于主题的民俗节日教育的目标与传统节日教育目标相一致。
2.适宜性原则
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等,它是一个设计→实施→修正→再实施→再修正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3.参与性原则
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到民俗节日活动的意识。如民俗节日活动环境的创设要有幼儿的积极参与,使民俗节日的教育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4.开放性原则
是指融于主题的民俗节日教育中环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等,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的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的各要素。如在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在主题中进行幼儿民俗节日教育的策略
在本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以在班级中开展和主题融合的民俗节日活动为切入点,以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主题学习活动、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投放等为载体,把丰富的民俗节日活动通过整合、创新、分层和主题相融合进行设计和开展,帮助幼儿接受和感知民俗节日活动的多面性,萌发幼儿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增强民族情感。
一、 注重班级主题环境创设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主题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节日教育应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
例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结合《春天来了》《在动物园里》的主题和幼儿共同布置具有节日气息的教室环境,如以小组任务的形式,让幼儿自主去收集和清明节有关的物品,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悬挂风筝、柳条、花环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清明节万物生长、清洁明净的节日氛围。同时,在班级中创设“民俗节日版面”,展示幼儿参与清明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分别以“节日来历和习俗”、“活动掠影”、“我的发现和感受”为小标题展示幼儿清明节活动进展情况。如以图片形式介绍清明节的传说以及吃青团、插柳、扫墓、踏青等习俗;以照片形式记录的幼儿外出寻找春天、和动物做朋友的活动;以绘画、纸艺等形式展示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放风筝”“菊花朵朵开”等作品,表达了幼儿对清明的感受。
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民俗节日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民俗节日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
二、注重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
在选择集体学习活动内容时,我们注意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我们结合教材中不同的主题,以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设计了不同领域的集体学习活动。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由幼儿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于核心意蕴的理解。
例如:《我是中国人》中“多彩的民间活动”这一主题,蕴含着元宵、中秋和春节的各种习俗,因此我们结合各个民俗节日设计了一系列的集体学习活动。如在元宵节开展了“赏花灯、做花灯、猜灯谜”系列集体活动,利用纸杯、纸盒、彩色纸等材料用折、剪、画等不同的形式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花灯,了解花灯的悠久历史和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中秋节时,古诗赏析《静夜思》让幼儿在诵读中感受诗人对一家团圆的期盼之情,更显亲情的珍贵。而《月亮变变变》的活动则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不同时节月亮的变化等。
通过不同活动的层层展开,既凸显了节日的内涵,又与当前主题发展紧密结合,使传统节日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和为了孩子的活动”。
三、注重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投放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中,为了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需求,我们还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继续玩一玩、做一做,结合当前开展的主题将民俗节日内涵渗透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
例如:结合《在农场里》的主题中,投放了蛋宝宝站起来的科学实验,还提供了纸、橡皮泥、瓶盖、雪花片、报纸等辅助材料,让幼儿探索在平面上没有支撑材料帮助的情况下让蛋站立的不同方法;投放鸭蛋壳和水粉颜料制作彩蛋,用水粉颜料在鸭蛋壳上装点各种图案,用麻绳编一个鸭蛋网将彩蛋装在网中等,使幼儿进一步体验了端午节的风俗人情,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多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
个别化学习活动为传统的节日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传统的节日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使传统节日活动的教育价值在与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拓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民俗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在实践中体验了解民俗节日的风俗习惯。如重阳节时,结合《我爱我家》的主题,我们和孩子去了敬老院,给爷爷奶奶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表演、赠送了自己制作的礼物还给爷爷奶奶敲敲背锤锤腿,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了浓浓的亲情。春节的时候,结合《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我们带领孩子去了文广中心,欣赏着一幅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剪刻纸作品,孩子们在惊叹声和赞美声体会着大师们独具匠心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还带领孩子去观看小区爷爷奶奶的扭秧歌和腰鼓表演;去青村小学欣赏了哥哥姐姐们的打莲湘表演,感受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孩子对节日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其内在经验,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积极性,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从而达到情感迁移,使节日教育收到实效。
三、研究效果
1、通过对融于主题教育的幼儿民俗节日的理论学习,明确各民俗节日的内涵并在研究策略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开展融于主题教育的民俗节日活动的实践能力。
2、通过在主题中进行幼儿民俗节日教育,使幼儿社会性发展得以提高。在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民俗节日热烈喜庆、欢快等浓浓的节日氛围的同时,初步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及社会规范,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严考亮;;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在道德教化中的价值[J];沧桑;2007年01期
[2] 陈颂英;;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J];当代贵州;2008年01期
[3] 林运清;;传统节日对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情感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8年12期
[4] 胡静;;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育[J];科学大众;2008年12期
[5] 李燕;幼儿园节日教育行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何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7] 黄双雷;;论传统节日与幼儿经验在课程中的同构——以清明节为例[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年11期
👉️更多幼儿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