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列表:34分钟视频公开课+教案+音乐
本课不需要PPT。大班科学《有力量的纸》【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等。本次活动就将身边常见的、随手可取的“A4纸”和“积木”作为此次探索对象,对接《指南》发展,结合大班幼儿会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能对现象尝试作出解释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有力量的纸”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改变纸的形状能让纸站起来,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幼儿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在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中发现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培养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接受挑战的学习品质,体验探究和游戏带来的愉悦。【活动目标】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感知受力面、受力点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2、能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3、对纸的承重力现象感兴趣,体验有所发现时的兴奋和满足。【活动重难点】重点:知道改变纸的形状能让纸站起来,了解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难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变得有力量,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1、大记录表1份。2、小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录笔人手一支。3、每组一筐积木、A4纸若干。【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1、出示纸片,提问:这是什么?这是一张怎样的纸?2、你能想办法让这张薄薄的纸站在桌子上吗?小结:原来改变纸的形状,纸就能站起来了。二、探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并能支撑住1块积木。1、出示积木,提问:不仅要让纸站起来,还要能稳稳地撑起1块积木,你们去试试看!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3、幼儿分享交流:你是怎样改变纸的形状,让1块积木站稳的?4、教师记录改变纸的形状,引导幼儿分析比较纸变形前后的不同。小结:原来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受力面,所以纸能让1块积木站稳。三、探索改变纸的形状,支撑住更多积木的方法1、提问:一张纸能支撑几块积木呢?2、出示记录单,提出规则和要求。3、幼儿探索尝试并记录。4、幼儿分享交流,总结经验。小结:纸的受力面、受力点的多少跟承受积木的数量是有关系的。【活动延伸】 我们今天发现了一张纸站在桌上的受力面受力点与支撑积木多少的关系,那我们生活中也会把受力面受力点运用在桥梁、房子等建筑上,我们也可以去找一找哦!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热门公开课
课程下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