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
图片主要症状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预防措施1、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2、勤消毒,多通风;出门要佩戴口罩。3、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4、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道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图片图片
主要症状腹泻、呕吐、反胃、和胃痛。
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疼和全身症状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所有人群均易感染。传播途径1、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者粪便。3、经带病毒的呕吐喷沫传播。4、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预防措施1、注意孩子的手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
2、不给孩子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3、父母要减少外出参与大型活动的机会,杜绝传染渠道,不把病毒带给孩子。4、孩子一旦不舒服,立刻就诊,减少病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03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
主要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1、要注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小时以上。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0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图片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热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传播途径1、密切接触传播。
2、呼吸道飞沫传播。3、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感染。预防措施1、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先洗手,尤其是成人,虽然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3、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06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疼,全身不适,发热,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
预防措施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与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3、居家时,经常开窗通风也很重要。
0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于儿童。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疼,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或者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疼。整个病程约7-19天。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极强。
预防措施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预防传染病的小提示图片1、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回家先洗手
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坚持户外锻炼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
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3、家长多观察每天入园前,请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幼儿入园。
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并开具复课证明方可回园。4、配合晨检工作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午检时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的健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面对疫情防控需要,请家长们与幼儿园携手,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