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所属分类:活动和游戏方案 发布时间:2025-01-30 13:23:55
科学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都能成为我们的实验用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关注幼师OK网,浏览更多免费资源。

旋转的光盘

    材料准备:气球、废旧水彩笔筒、光盘、吸管。 

    制作方法: 

    (1)将一根废旧的水彩笔筒清洗干净,将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盘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盘。 

    (2)把气球绑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紧,以防止漏气。 

    (3)把吸管套在水彩笔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 

    实验操作: 

    拔下吸管,向气球吹满气,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笔筒上,随后松开手使气球内的空气经过吸管和水彩笔筒从底端喷出,光盘就会向前旋转驶出。

    指导建议: 

    ●将水彩笔卡在光盘中心孔时,要卡紧,避免留下缝隙影响前进的效果。 

    ●将吸管套在水彩笔筒上时,要套紧,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流走。 

    ●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光盘跑得最快、最远。 

    ●指导幼儿探究影响光盘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气球气体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盘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卫生消毒。 

    拓展与替代:也可以用蛋糕盘、卡纸、纸盒等代替光盘,让幼儿实验用哪种材料前进得距离更远。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被放开时,气流猛地向外喷出,在气流的带动下光盘不停地旋转着前进。气球内空气越多,气流越强,光盘旋转的速度越快;随着气球内气流压力的减弱,光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这与气垫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空气在哪里

    材料准备: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土、盆、水。 

    实验操作: 

    (1)请幼儿打开塑料袋在室内或到室外去捉空气,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紧,然后朝着自己的脸放开,感受空气的存在,或者让幼儿扎住塑料袋口,观察了解空气看不见、无色无味的特性。 

    (2)把土块放入水盆中,请幼儿观察土中是否有气泡冒出,了解土壤中也有空气。 

    指导建议: 

    ●捉空气时,最好让幼儿跑动起来,等塑料袋被空气充盈起来后,让幼儿扎住口,再朝着脸打开塑料袋。这样空气释放带动的空气流会给幼儿更深刻的感受。 

    ●捉空气时,要引导幼儿到每一个角落都试一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把土块放入水中时提醒幼儿认真观看,不要用手去触摸。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充气筒给各种充气玩具打气,或者用扇子扇风等其他形式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风车,并尝试让幼儿用吸管吹风车使风车转动,以此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附:科学小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气往粒越新鲜。

不湿的手绢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小手绢、一盆水。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把小手绢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紧,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后再垂直拿出,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手绢会不会被水浸湿。 

    (2)让幼儿拿两个同样底部塞紧手绢的玻璃杯,并同时放入水中,一个垂直放入,另一个倾斜放入,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手绢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手绢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紧,这样倒立玻璃杯时手绢才不容易掉下来。 

    ●引导幼儿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时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则手绢就会被水浸湿。 

    ●当幼儿把玻璃杯倾斜放入水中时,请幼儿观察进入玻璃杯的水,会看到有泡泡冒出,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纸或布代替手绢塞入瓶中。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倾斜杯子,才能使杯中灌水速度快 

    附:科学小知识 

    杯子里除了手帕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水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就阻止了空气的外流,杯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空间内空气压力的存在’水不能进入到杯子中,所以手绢就不会被水浸湿。当把杯子倾斜放入水中时,空气外流,水就可以进入到杯子中,进而弄湿手绢。

不沉的纸船

    材料准备:白纸、蜡笔、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将其中一张叠成纸船;用蜡笔把另一张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然后也叠成纸船。 

    实验操作:把两只纸船同时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比比看哪一只纸船最终不会沉入水底。 

    指导建议: 

    ●用蜡笔涂色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饱满,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涂了蜡的纸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师可以同时把水滴在蜡笔和纸上,让幼儿观察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牛皮纸、挂历纸、硬卡纸等,做成大小一样的纸船进行对比实验,看哪一种纸船下沉速度最慢。可以请大班幼儿边实验边记录,采用“预测结果一实验验证”的形式记录。 

    ◆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怕水的纸船变成不怕水的纸船。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用蜡笔把白纸涂满色之后,就相当于在白纸上覆盖了一层蜡。因为蜡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蜡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蜡的纸船不会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与替代: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铁钉变磁铁

    材料准备:放有电池的电池板、铁钉、电线、细小的铁片。 

    制作方法: 

    (1)把电线一圈圈地缠绕在铁钉上,并露出电线的两头。 

    (2)将铁钉上的电线两端连接到放有电池的电池板的电线两端。 

    实验操作: 

    (1)在连接电线的正负极之前,先让幼儿拿铁棒轻轻去碰小铁片,看有什么变化。 

    (2)接好电池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轻轻碰小铁片,观察有什么新发现。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气球动力车

    材料准备:气球(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玩具小汽车(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废旧笔管、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 

    (1)把气球套在废旧笔管的~端,并用线固定住,然后经由笔管向气球吹气,吹好气球后,用笔帽或其他东西把笔管的另一端塞住,防止气体流出。 

    (2)用胶带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这样气球动力车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让幼儿拔掉笔帽,让小车向前行驶。或者让两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小车向前行驶得更远。 

    指导建议: 

    ●为幼儿提供小一些的玩具小汽车,以便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气流的力量。 

    ●当用透明胶带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时,请两名幼儿互相配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碰破气球。 

    ●提醒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出气球的大小、小车的大小与小车行驶速度、距离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替代: 

    ◆可以将气球粘在其他大小适合的玩具上,请幼儿观察气球的大小与玩具运行速度和距离间的关系。 

    ◆可以用纸板、吸管、细铁丝自制小车。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是用橡胶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当将笔帽拨开时,膨胀的气球就会自动收缩,气球里的空气会猛地向外排出,产生一股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玩具小车行驶的动力。在玩具小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气球内的气体越充足,这个动力就会越大,玩具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跑得就越远。在气球内气体多少不变的情况下,玩具小车越小,行驶的速度越慢,距离越近。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材料准备: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附:科学小知识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蜡烛燃烧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用杯子把蜡烛罩住,隔绝了空气,i蜡烛在用完杯内的氧气之后就会因为缺氧而逐渐熄灭。在蜡烛掣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杯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