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事件一: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教室、新的玩具、新的小朋友,还有新的老师和新的环境,孩子们感到很新鲜,对这个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教室里的任何一件东西都想去动一动。然而,好多孩子,新的玩具玩完后,散落在地上,当听到收玩具的音乐响起时,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随便将玩具一扔,就忙着回到自己的座位。
原因:
刚入园的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为中心的外显行为常表现出许多“家庭特色”,如:自己坐过的椅子不许别人坐、把幼儿园玩具拿回家、拿同伴的东西、抢占玩具等等。这些说明,托班幼儿对“你的”、“我的”概念模糊。
事件二:
看到此情此景后,我请孩子们重新收拾玩具。可是任凭我怎样说,孩子们仍旧不肯收拾玩具,每次收玩具老师都要跟上检查,否则玩具就到处都有。
原因:
看着这种现象,我急在心里,于是有一天我请孩子们坐下后,谈谈自己的教室,请他们说说喜欢我们的教室吗?终于有孩子发现了教室里太乱;我又问那怎么办呢?这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说了许多办法,说干就干。
孩子们在比比谁的小手最灵巧,看谁最能干的鼓励下,不一会儿就将教室收拾整齐了,清新明亮的教室又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了,我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双手,告诉他们:你们的小手都是最灵巧、最能干的,你们都长大了,孩子们看着自己的小手都骄傲的笑了。事件反思:
学前期是人第一次离开家庭,接受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的时期。幼儿园作为社会化的机构之一,与家庭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按照国家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和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标准要求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