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寒露节气由来

所属分类:节日教案 发布时间:2022-10-08 10:49:21
二十四节气,作为岁月的承载符号,作为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完美结合,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古老智慧,流传千年而不衰。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了解到二十四节气—寒露的由来及习俗,幼儿园可以开展了有关寒露的节气活动。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此时的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也更多,原先地面上晶莹的露水将凝未凝,皎白成霜,带有点点寒意,故名。伴随“寒露”而至的浓浓秋意,北方层林尽染, 南方蝉噤荷残,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寒露之日,“鸿雁来宾”。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后五日“雀入大水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飞物化为潜物,古人对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再五日,“菊有黄华”,华是花,草木皆因阳气开花,独有菊花因阴气而开花,其色正应晚秋土旺之时。

寒露时节有很多的习俗,比如登高、赏菊等。淳朴的劳动人民,敬畏着自然,也依靠着自然的馈赠生活。

 登 高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近,所以很多习俗相同,如,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赏 菊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秋 钓 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斗 蛐 蛐 儿 

秋风起,斗蛐蛐儿。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吃 花 糕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池 上》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初到陆浑山庄》

唐代: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代: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唐代:李峤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