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品名称浅谈如何构建家园共育的桥梁参赛作者 龚锦荣单位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实验小学幼儿园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两者必须保持高度一致,要想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幼儿园要把家长看成一支强大的默默支持者、同盟军,家园共育可以发挥学校和家庭各自的优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幼儿园与家庭配合起来,教育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关键词家长 沟通 幼儿 技巧正文一、采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1.简短谈话。家长工作都非常忙,接送孩子时来去匆匆,上午送孩子怕耽误上班时间,下午几十个家长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这就决定了老师与家长谈话的时间不可能长篇大论,只能采用简短谈话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对在认字、写字、计算方面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老师要向他们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告诉他们过多、过急的要求会导致孩子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信心。如果几个家长都有同一种思想,教师可同时向几个家长一起说。一般谈话时间不超过 5 分钟。当家长有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应事先有计划,列出具体谈话内容,然后再分时间、分批向他们宣讲科学的育儿方法。2.便条、短信。有时简短谈话并不能达到家园沟通的目的。此时,教师可采取便条、短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如教师可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要求家长配合做的工作以短信的形式写出来,放入专用的家园联系袋中。家长也可随时将自己的想法、经验、建议写成便条、短信放人布袋中,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对家长反馈的意见进行思考,与家长交流,力求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同时可以把家长好的育儿经验复印下来,让家长进行相互交流。当然,教师提供给家长一些具体适用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如针对幼儿不爱收拾玩具、图书等,教师可向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在家里给幼儿设立专门放玩具、图书、食品的抽屉或箱盒,给孩子留一方活动的小天地,以便他取放自己的东西,从而培养孩子管理物品的能力;又如给爱画画、做手工的孩子准备一块任其画、贴的黑板或墙面,以满足孩子的兴趣。这样,家长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老师、家长可以畅所欲言,更加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对老师更加理解、尊重和信任。3.制作视频或PPT。大多数家长虽然对孩子在园的学习和老师的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他们还不是完全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老师怎样引导幼儿学习、游戏的过程等拍摄下来,制成视频或PPT,分享给家长回家去观赏孩子的学习、生活。家长在观看了这些课件,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他们自己也学得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技巧,家长可针对自己教育孩子的不足,尝试一些新的教育方法。这样家长的心和教师的心贴得更近了,他们更愿意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二、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1.善倾听,巧引导。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说话。当家长说完后,教师再进行巧妙的引导。如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来去幼儿园的路上总是喜欢买零食吃,最多一天可花掉十几元。老师在听完家长的这番谈话后,可对家长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求家长每天严格控制自己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很诚恳地向自己的。孩子表明爸爸妈妈挣钱的不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感,让孩子自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二是查阅有关资料,给孩子讲一些勤俭节约方面的故事;三是告诉孩子买零食吃的危害性,如一些零食不卫生,吃了会生病等等。为了配合家长的教育,教师在幼儿园也可开展相应的一些活动,以克服幼儿吃零食的毛病,强化家庭教育的功效。2.讲究说话的艺术性。首先,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说话时眼睛要望着家长,有诚意,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其次,老师说话应幽默风趣,因为这样有利于与家长、幼儿之间的沟通。如在一次离园时,班级一名孩子一边画画一边等自己的家长来接。家长来时,儿子指着画对爸爸说:“爸爸,你好像我画的这只熊猫。”这位家长听后,表情十分尴尬。我忙笑着说,熊猫也是蛮可爱的。听我这么一说,孩子、家长都笑了起来。可见,有时讲话注意一些艺术性既有利于给家长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第三,教师要力争多学习几种方言甚至民族语言,因为我们沟通的对象是家长,家长来自五湖四海,如果我们教师能用一些他们熟悉的语言与他们交谈,家长们会感到谈话的气氛更加亲切自然,这样更便于与家长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