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第一环节:认识什么是校园欺凌
1、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事件一:XXXX年X月XX日,一段校园暴力视频疯传,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先是边拉上衣边踹,踹倒在地后继续踹胸部。不少学生围观,有的学生甚至嬉笑着说,“别打他腮”、“再来一遍”。经了解,事情发生在当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
举例:一位同学向班上一位学生每天索要一元钱,一共索要了十几元,你们说这是不是勒索?钱虽然少,是不是犯罪?同学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欺凌事件。
一是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
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
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
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等等。校园欺凌还可分为硬欺凌和软欺凌,如果拳打甚至超过了硬欺凌。
这两个环节通过看照片、读材料、讲故事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知道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

1、为什么很多时候施暴者能屡屡得逞?
配上受害者一方在遭受暴力侵袭时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漫画,可以强烈刺激同学的自尊心,培养其勇敢面对欺凌的品质,突破难点。
2、校园欺凌案施暴一方都有些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最易遭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受害者:
1、性格内向、懦弱,缺乏自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
2、缺乏法律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施暴方:
1、强烈的好斗心理和过分要强。
2、性格严重内向.压力长期累和不得释放。
3、性格孤傲,不听意见,逆反心理强。
4、缺乏法律常识,做事不考虑后果。
教师提供以下几种情境,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应对方法并选派代表发言:
(1)当发现有人背后跟踪时
(2)当敌众我寡时
(3)已被欺凌侵害后
(4)当同学被欺凌侵害时
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评价恰当与不恰当的反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强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2、教师讲述从网络上收集的智斗歹徒的故事,总结面对校园欺凌的原则:
一是冷静面对,斗智斗勇。
二是敌众我寡时,不妨委曲求全,但绝不忍气吞声。
1、结合校园欺凌成因谈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受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教师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预防措施:不摆阔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同学间有矛盾及时化解;不结交不良朋友;与人相处,不能恣意妄为,要学会合作交流,又要讲原则,遇事不能一味退缩;在外不存贪婪之心;对不熟悉的人的邀请要心存警惕;发现违法犯罪现象,要及时报告,否则就是在姑息养奸。
2、大屏幕展示自我保护口诀,学生齐读:
义正辞严,当场制止,遭遇险境,紧急求援;
虚张声势,巧妙周旋,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3、学习通知,发出倡议
(1)学习学校的、国家的通知。
(2)发出倡议,全体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字。
(一式两份,一份张贴,一份上交存档)
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希望:校园是我们一生中能留下最美好记忆的地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欺凌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产生摩擦,让我们和平解决;遭遇欺凌侵犯,让我们冷静面对,机智应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拒绝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