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 如厕环节常规培养方法

所属分类:活动和游戏方案 发布时间:2025-02-01 10:34:15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获得对如厕的正确认知,将幼儿正确的形式,通过正面教育的形式获得强化。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在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需求,同时要具有亲和力,拉进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敢于表达和倾述。

一、托小班如厕环节常规培养方法

 1. 环境暗示,潜移默化。

1)首先认识了解厕所环境,认识厕所用具,知道用具的名称,观察厕所里的用品等。让幼儿熟悉如厕环境,缓解幼儿如厕的紧张情绪。

2)张贴如厕流程图、提、脱裤子步骤图等图示,让环境与幼儿充分互动,通过墙饰的作用,引导幼儿正确如厕。

2. 强化行为,家园同步。

1)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获得对如厕的正确认知,将幼儿正确的形式,通过正面教育的形式获得强化。

2)家园要保持沟通,密切联系。教师要将幼儿如厕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有的孩子因为贪玩,忘记如厕,还有的孩子有如厕的愿望但是不但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需求。

4. 教师的关注与亲和力。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在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需求,同时要具有亲和力,拉进与幼儿的距离,让幼儿敢于表达和倾述。

二.中大班幼儿如厕环节常规培养方法

 1. 增强性别意识。

中大班幼儿已经具有性别意识,能正确区分男女性别。但是他们对同伴不同的小便方式甚至是性器官感兴趣。教师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男孩女孩如厕方式及身体结构是不一样的,及时解答孩子的疑问,知道别人如厕是不能观看,增强幼儿的性别意识。

2. 张贴文明公约。

良好的习惯养成是需要不断巩固养成的,教师可在厕所内张贴如厕文明公约,告诉幼儿正确的如厕行为是什么,让幼儿养成文明的如厕习惯。

3. 边学边做

教师可以把如厕各个流程自编成儿歌,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练习如厕技能。比如,提裤子儿歌、便后冲厕所儿歌等等。

4. 情景再现,自我反思

针对如厕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视频、童话剧表演等形式,进行情景再现,让幼儿自己通过观看和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原因,让幼儿自我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 引导观察,自我调整。

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大小便情况,了解如厕与我们身体健康的关系。比如,观察小便,颜色黄了,表明身体缺水了,需要补充水分等等。

6. 不断巩固,形成习惯。

中大班幼儿有意行为和自制力开始发展,并且掌握了如厕的基本技能,对于重复性的活动比如每天如厕脱提裤子等行为不感兴趣了,他们喜欢做一些挑战性、新奇的事物。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况,不断调整教育策略,巩固幼儿的如厕常规。

- 全文完 -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