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小班离园环节常规培养方法
1. 巧用肢体动作。
教师可以跟孩子进行肢体亲密的互动。比如,给孩子轻轻的整理衣服,帮助孩子洗洗脸,擦擦润肤油等,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让幼儿身心愉悦。
2. 情景烘托。
教师设置一些情景游戏,比如小魔术、送笑脸等,转移幼儿离园的焦虑,为幼儿愉快离园提供条件和保证。
3. 游戏带动。
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进行仪表,物品等整理活动变成有趣的游戏过程,使幼儿对自我服务过程增加了兴趣,从而提高了自理能力。
4. 情绪抚慰,巧妙回应。
教师要多关注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比如运用游戏的形式,告诉等待焦虑的幼儿“钟表的指针走啊走,走到4上面,妈妈就来接你了”,让幼儿感到有一定的安全感,能很好的稳定幼儿情绪。
5. 丰富的离园活动。
教师要有计划的组织幼儿感兴趣的离园活动,比如桌面游戏,区角活动、角色游戏等活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材料和玩具,让幼儿感受到离园环节的快乐,轻松与自然,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离园常规。
二、中大班幼儿离园环节常规培养方法
1. 案例分析,跟踪指导。
教师可以把离园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做为案例,通过照片、视频或情景演示等形式,让幼儿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后续的效果,及时进行跟踪指导。
2. 设置悬念,适当延伸。
中大班幼儿在离园环节,感兴趣的自选活动和自主游戏,他们会在家长来接时,表现出不高兴,不愿意走等情况,教师可以说:咱们再玩五分钟,区域就要关门休息了。明天请继续等语言,给了孩子心理上的缓冲,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一定的时间观念。
3. 要求在前,整理在后。
有的幼儿在家长到来时,立刻就放下玩具,就回家了,忘记整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要求在先,中大班孩子已经有意识的去维护环境的能力,当老师提出要求后,孩们会相应的遵守要求把玩具整理好。
4. 任务引导,激发参与。
教师在离园时,适当的留一些小任务给幼儿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完成,比如亲子阅读、亲子小游戏等等。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