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盥洗活动的准备
1) 物质准备:肥皂、水杯、毛巾、厕纸、梳子、牙具、水源等物品。
2) 精神准备:
² 明确、清晰、指令性强的组织语言让幼儿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
² 亲切温柔的态度让幼儿感觉到轻松、愉快和温馨。
3)环境准备
² 盥洗方法的标识。比如洗手七步法、洗手池前的一米线的标识等。
² 盥洗步骤的图示。比如,喝水步骤,洗手步骤等。
2. 教师职责分工
1)主班教师
²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盥洗;
² 盥洗前给幼儿讲明盥洗要求。
2)配班教师
² 辅助主班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盥洗;
² 关注盥洗中的幼儿是否完成盥洗要求。
3)保育教师
² 准备好幼儿盥洗用具;
² 关注水温。如根据季节注意饮用水的温度;
² 关注并指导个别幼儿的盥洗情况。
3. 盥洗过程指导内容
1)常规养成
²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盥洗用具,掌握使用方法;
² 采用正确的盥洗方法完成盥洗内容;
² 指导幼儿遵守盥洗规则。盥洗时要安静不吵闹,有序进行盥洗。
2)动作技能发展
² 指导幼儿掌握盥洗动作要领。如,洗手动作:挽、湿、搓、冲、捧、甩、擦等动作技能。
² 关注动作能力弱的幼儿,指导他们的动作技能。
3)习惯养成
² 通过盥洗活动,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餐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秋冬季涂抹护手霜等。
²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爱护盥洗用具、安静等待等行为习惯。
² 品德培养:通过图示、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保持盥洗室环境整洁等。
² 懂得盥洗活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6、盥洗活动总结
² 主班教师简单总结评价幼儿的盥洗情况;
² 使用表扬、点评的方式鼓励幼儿盥洗中的良好表现。
7、注意事项
1) 盥洗用品的准备要充分,有利于幼儿盥洗常规的养成。
2) 注重盥洗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关注幼儿盥洗过程,关注幼儿盥洗的行为和态度。
3) 关注幼儿动作技能发展。对动作不到位或者不能掌握正确方法的幼儿,重点给予语言提示或动作示范的个别指导。
幼儿园幼儿盥洗活动流程,不仅仅是帮助教师组织幼儿完成盥洗活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在组织盥洗活动时,能关注到幼儿能力的发展以及在盥洗活动的需要完成的教育目标,对提高教师管理幼儿一日生活的能力具有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