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
教师在幼儿喝水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为幼儿营造喝水氛围、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还应按步骤完成了如下7项工作:
1、创设幼儿喝水条件
² 给幼儿提供的饮用水必须是绝对安全的,无论使用哪一种饮水设备及方式,都须有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² 保证给幼儿提供温度适宜的水。
² 中大班的教师需详细的划分出接水区、喝水区,还要合理的规划出幼儿取、放水杯的路径,避免幼儿相撞。
2、建立幼儿喝水常规
² 教师要引导幼儿按规定时间喝水,告诉幼儿也可随渴随喝。
² 教师需建立起幼儿喝水的规矩,组织幼儿分组、安全有序的喝水。
3、营造喝水氛围
² 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创设环境,实现教育无痕的目的。
² 教师也可选择适合的音乐作为幼儿喝水环节的专用音乐,每当幼儿听到播放这个音乐就知道该进入喝水环节了。
² 教师还可在饮水处设计排队饮水的墙饰,张贴饮水儿歌。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提高自主能力,积极主动轻松的喝水。
4、教会幼儿喝水技能
² 教会幼儿会辨认标记,正确取放自己的水杯。
² 能接适量的水,不过多,不过少,不把水洒在地上。
² 双手拿水杯,一手扶水杯把儿,一手扶杯。
² 喝完水后,按规定的路径将水杯放回原处。
5、监督幼儿喝水
² 教师在幼儿喝水环节,需组织得当、三位教师分工明确、合理站位,照顾到所有幼儿,确保幼儿喝水安全。
² 教师在幼儿喝水环节,给幼儿提的要求需简单明了、便于记忆。
提醒幼儿接水时要排队有序接水,不挤、不推,端稳水杯到桌前或在喝水区喝水。
6、纠正幼儿喝水问题
² 不爱喝白开水:因为有的幼儿在家里以饮料为主,需要教师与家长多沟通,达成喝白开水的一致意见。
² 喝水量少:需要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每次饮水量做到心里有数,对饮水量不足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关注,鼓励饮足够的水。
² 喝水抢位、说笑、打闹现象:需要教师反复提醒、加强安全教育。
² 一边喝水一边玩:需要教师随时督促幼儿或个别指导幼儿规范喝水。
7、培养幼儿喝水好习惯
² 培养幼儿渴了主动喝白开水的习惯;
² 培养幼儿有序接水、遵守喝水规则的习惯;
² 培养幼儿正确喝水,喝水时不说笑打闹、不玩水杯的习惯;
² 培养幼儿小口喝水,不把水撒地上或衣服上的习惯;
² 培养幼儿按规则正确取放水杯的习惯。
(二)保育教师
幼儿喝水的细节工作,对保育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从做好幼儿喝水前的充分准备,到指导幼儿正确喝水,遵守喝水规则,需按步骤有序做好如下5项工作:
1、做好幼儿喝水准备
² 保育教师每天早晨将消毒后的幼儿水杯,规范码放在水杯格里。
² 无论是哪种饮水设备,都须确保给幼儿提供的水温适宜。一般在夏天最好喝与室温相当的水,冬天饮用水温在40度左右即可。
² 保证幼儿饮水量。
2、照顾托小班幼儿喝水
² 托小班的保育教师需帮幼儿倒好水,幼儿坐在桌子边喝水,不玩水杯,不把手伸进杯口,不把水洒在桌上或衣服上。
² 保育教师需逐渐指导幼儿学会辨认标记、自己取放水杯、接水。
3、中大班幼儿喝水关照
² 中大班的保育教师需监督分组的幼儿喝水,指导幼儿接适量的水,维护幼儿喝水秩序,对取水杯、排队接水、喝水过程中的打闹、 说笑、抢位、推搡等现象及时给予个别教育。
4、遵守幼儿喝水原则
² 保育教师应坚持遵守幼儿喝水的如下原则:
ü 幼儿餐前不多喝水;
ü 幼儿餐后不多喝水;
ü 幼儿吃饭时不同时喝水;
ü 幼儿午睡前不多喝水;
ü 幼儿剧烈运动后不马上喝水。
5、水杯清洁消毒
² 保育教师需每天清洗消毒幼儿水杯,确保消毒规范。
² 码放消毒后的水杯时,注意水杯之间不可接触。
² 保育教师需特别注意盛过牛奶、豆浆的水杯,以及吃过药的水杯务必清洗消毒后才可再用。
n 特别强调:
1) 盛装水的水壶及保温桶每晚刷净,避免剩水和水垢;
2) 及时清理洒在桌上、地上、身上的水,并及时为幼儿更换衣服;
3) 根据幼儿身体情况、活动量及天气,注意调整饮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