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作息时间表的意义
² 幼儿作息时间表是用来计划一天活动的时间,在活动的时间进行教学、休息、用餐等活动,幼儿可以童过每天规律的作息来预测接下来的活动安排,以便做好适度的准备。
² 作息时间表还可以体现教师的教育哲学、幼儿的需求以及兴趣。
2. 幼儿一日作息内容
² 作息时间表所列出的课程与活动需要参照幼儿园自己的安排。园所及教师基于某种教育哲学或目标也可以加入其所重视的教学及活动。通常幼儿园一日作息要包括以下内容:
1)集体活动时间
² 作息计划中,半日会至少有一次集体活动时间。所有幼儿同教师在一起,不同的活动有不同名称,如围圈时间、集体阅读时间、晨间谈话等等。可以进行:点名、讲故事、音乐律动、讨论、戏剧表演、分享等等。
2)小组活动时间
² 通常是5-6名幼儿同老师一起活动。一般时间在十五至二十分钟左右。目的在于指导特殊概念,进行个别辅导。
² 幼儿的分组一般会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能力来确定。
3)户外活动
² 一天当中,幼儿的户外活动应该占据很大一部分时间。户外的意义不在于让幼儿发泄过多精力或者给老师休息的空间,而是因为户外活动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包含着大量有价值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每天安排2小时的户外时间,上下午各1小时。
4)整理活动
² 通常整理活动往往安排在餐点、操作活动之后,大约10--15分钟,幼儿和教师一起参与整理工作,让教室恢复秩序。
² 把整理活动列入作息时间内,表示这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教师应该引起注意。
5)餐点时间
² 餐点时间也能给幼儿提供学习和社会化的机会。点心时间约15--20分钟,用餐时间往往控制在20--30分钟,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些餐点时间。
6)午睡时间
² 全天班需要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而如果当日活动量较大,或者某个剧烈活动之后,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体能情况进行安静舒缓的活动。
7)过渡时间
² 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化被称为过渡时间。它与课程活动本身一样重要,教师若是无法帮助幼儿从一个活动顺利过渡到另一个活动中去,则班级秩序一定会比较混乱。
² 而顺利的过渡,对幼儿和教师来说,都会显得更为重要。
3. 拟定一日作息表的注意事项
² 作息时间表的拟定是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园所要求所做的决定。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应该遵循,更是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当教师安排一日作息时间表时,一定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课程的安排要动静结合
² 教师安排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安排要动静结合,既不能长时间的运动状态,也不能长时间的静的活动。要始终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
2)依据幼儿的特性调整作息
² 拟定作息时间要考虑幼儿发展特性,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每个活动时间不能安排太长。而休息的时间应该增加。相反,大班幼儿能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水平,他们的活动时间就可以适当延长,其他活动可以缩短。再如,班上活泼好动的幼儿较多时,就应该适当考虑增加动态活动的比例。
3)教师为主的活动与幼儿选择的活动要平衡
² 注重幼儿个别差异及发展的自主性的教师,往往在制定作息时间表时,就把这些因素考量在内。哪些是教师为主的活动,哪些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其中的比例该有多大,怎么安排,都是要把握的原则。理想的状态是二者的平衡。
4)规划的作息时间表要保持一定的弹性
² 幼儿园作息制度应根据季节的变化相应调整。
5)方便家长的原则
²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要考虑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以达到服务家长的目的。例如,幼儿早上可以提前入园,或者下午延后时间离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