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所属分类:活动和游戏方案 发布时间:2025-02-01 22:37:24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通过备课、说课、看课和评课几种方式,不断学习、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才能够成功的组织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可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三种学习方式。

集体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教师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同时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使用符合幼儿现有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对幼儿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比如,谈话活动、分享活动领域教学等。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互动的活动。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依据目标和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设计方案和实施规划的过程;

从幼儿角度来说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新经验、学习新本领、体验共同活动带来的乐趣的过程。

一. 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1. 适宜性:不管是制定教育活动目标,内容,还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方法、材料,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符合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方式。

2. 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活动及组织过程中,要安排好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梯度,遵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幼儿不断探究和体验。

3. 活动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通过师幼有效的互动形式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发展。

4. 灵活性: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现场实际发生的问题,以及与幼儿互动的情况,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反应等,灵活、机智的组织教学活动。

5. 差异性: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幼儿,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基础之上获得发展。

6. 发展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促进每位幼儿获得新的发展,积累新的经验,建构新知识,提高各项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

 1. 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现有水平、当前兴趣及需求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适宜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备课。

2. 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

① 教师首先要定位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即活动要完成什么、达到什么,发展幼儿哪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对于这些,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② 要有目标贯穿活动的意识。教学活动的目标一定要与具体活动紧密结合,目标不仅是写教案的一个程序,活动内容、活动形式都要围绕目标来选择和确定。

③ 设计活动目标要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紧密结合。即使是同年龄班的幼儿发展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3. 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学习活动常规。比如,认真倾听,轮流发言,积极思考等。

4. 营造轻松、愉快、温馨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建立互相尊重、平等的师幼关系,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入到学习氛围之中。比如,教师亲切和蔼的组织语言,微笑的神情,鼓励的眼神,温柔的肢体动作,都可以让幼儿减轻学习的压力,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5. 教师精心的教学准备。

教师要提前准备教学活动所用的材料、教具、学具等,确保教学材料的安全、充足。

② 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喜欢的教学材料,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学习的欲望。

③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场地的布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场地、根据光线、幼儿身高、视角等考虑幼儿的座次、教具的摆放顺序,以及幼儿取放材料的方法等等。

6. 注重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学习中的状态和反映,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时间,有效提高活动质量。

7. 注重幼儿的直观体验和探索。教师要减少传统的教授,为幼儿创设和提供多种亲身体验、自主探索、与材料、同伴、教师互动的机会。

8. 教师有效的组织语言。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多使用正面的、鼓励、启发性的组织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9.营造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例如,有效的提问方式,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围绕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

10. 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建议和愿望,帮助幼儿建构知识。

三.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1. 幼儿园教师的备课

备课是是指教师在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点、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万式,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幼儿有效学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上好一个活动的前提条件,教学活动是否成功,备课是很重要的前提。

幼儿园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备活动目标、备活动选材、备活动中的幼儿、备过程与方法等。

①  备活动目标

制定目标时,要依据《纲要》、《指南》中的精神,将各领域发展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有机结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在目标表述上尽量用可以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来体现,目标要具体、有针对性,一般为2-3条为宜。

②  备活动选择

选材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内容。教师要明确选内容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和突破方法的思考。

③ 备幼儿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在备课时,要谨记:备幼儿来源于对幼儿的观察,要把握幼儿的特点。教师要尝试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包括幼儿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设计提问是否合适,幼儿是否能理解;教具何时出现能吸引幼儿兴趣,怎样摆放更便于幼儿活动;如何把握同一班级幼儿的不同层次和能力,如何进行个别指导等。

④ 备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包括怎样导入活动、引发兴趣;怎样组织过程、突破难点;怎样联系经验、鼓励创新;怎样随机调整、灵活互动等。

备课时要精心准备、精益求精。精心准备体现在活动设计上,对

方案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细致地思考,作好方案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应变的准备。精益求精就是要仔细地推敲每一个细节,包括问题设计的适宜性、幼儿反应的多样性,回应问题的多变性等。

2. 教师的说课

说课是教师表达教学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或者教研人员阐述自己对教学活动思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和活动延伸思考的过程。

说课主要包括说活动名称内容,说活动来源,说活动目标,说发展的线索,说活动后的反思等。

①  说活动名称内容。要表述清楚该活动是哪个年龄班、哪个领域的。

幼儿园活动的综合性很强,每个领域教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说清楚活动名称及相关的领域,避免让教师产生混淆。

② 说活动来源。说来源可以使教师明确为什么组织这样的活动,了

解活动背后的原因。活动可以来源于幼儿兴趣,或者是偶发事件、主题活动、文学作品等。教师在表述活动来源时还应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作简单的说明。

③ 说活动目标。教师要表明在设计活动时是如何依据教学内容和领

域目标来确定该活动的具体目标的,又是如何定位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目标的。

④  说发展的线索。教师要重点表述开活动的想法,包括用什么方法

突破重点难点,后期还会有哪些延伸活动等。

⑤ 说活动后反思。反思是教师活动后经验的总结,说反思能体现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检验教师能否发现活动的亮点和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等。

3. 教师如何看课

看课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最直接的途径。看课是教师凭借眼、耳、手等自身感官及辅助工且(记录本、笔、录音设备等),亲身体验活动过程,获取相关资料和经验的过程。这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一种学习方式。

看课主要包括:看活动内容、看活动形式、看活动材料、看活动设计、看教师引导、看幼儿表现、看帅幼互动、看活动效果等几个方面。

①  看活动内容:看活动属于哪个领域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

的兴趣需要,活动主题来源于教师还是幼儿,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经验等。

②  看活动形式:看活动的组织形式是集体还是小组,是师生共同游戏,还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开展集体讨论等。

③ 看活动材料:看活动中教师所用的教具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是否利于完成教育目标,是否有利于帮助幼儿突破难点,能否为幼儿提供较大的探索空间等。

④ 看活动设计:看活动设计是否新颖巧妙,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让幼儿有自主表现表达的空间,活动层次是否清晰合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

⑤ 看教师引导:看教师是否在关注集体的同时,又能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个性化引导,看教师的提问设计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难点突破时是否有相应的对策,是否给幼儿提供了较大的思考和操作的空间,是否能灵活回应幼儿的不同表现,是否能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引导幼儿发展等。

⑥ 看幼儿表现:看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能专注活动内容,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各方面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

⑦ 看师幼互动: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教师与幼儿互动是否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尊重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能否敏锐发现活动中的问题,适时回应与指导,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等。

⑧ 看活动效果:看活动是否完成既定目标,完成的效果如何,看活动中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等。

4. 教师如何评课

评课:是指教师在活动后表达自己对于活动的思考。它包括对构成教学活动过程的各种要素(教师、幼儿、环境、材料、内容、方法)及活动效果进行的分析和评价。通过评课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活动过程,最终促进幼儿发展。

评课包括:教学活动的目标针对性、师幼互动性、材料适宜性和活动有效性几方面进行。

①  目标针对性:评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否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和具体活

动内容制定,活动是否完成目标。

② 师幼互动性:评师幼互动的质量如何,教师引导是否思路清晰、

表达明确,能关注幼儿并积极回应。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是否是活动的主人,是否积极参、主动探究,能在体验中获得经验。

③  材料适宜性:评材料能否为内容服务,是否适宜适度,具有可操作性、层次性和探究性。

④ 活动有效性:教师引导策略是否得当,重点突出,体现出发展线索,活动方法手段是否为实现目标服务,选材内容是否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幼儿是否思维活跃,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评课也可以从活动中的人、事、物三方面进行评价。人包括教师、幼儿和家长;事主要指活动过程,物指活动材料和环境。

①  对人的评价。

评价教师可以看作课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包括活动层次、提问设计、组织语言、随机教育几方面的内容。

评价幼儿,可以看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专注程度、能力表现如何,与教师和同伴间的互动怎样,能否从中得到经验或掌握技巧

有家长参加的活动,可以看家长是否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能否在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目标,教师是否对家长教育观念和行为给予有效指导。

② 对事的评价。包括活动的形式是否新颖,环节过渡是否自然,关键事件处理是否得当,重点难点引导是否巧妙有方,教师是否能关注幼儿的体验,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等。

③对物的评价。整体氛围是否宽松和谐,师幼关系是否融洽,材料是否层次丰富,有探索的空间等。

  

总之,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通过备课、说课、看课和评课几种方式,不断学习、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才能够成功的组织教学活动。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