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早期经验缺乏所致,也是新入园的大部分幼儿多少都会出现的正常现象。研究发现,当幼儿与抚养者分离时,如果有其他人陪伴,就能减轻他们的分离焦虑,焦虑的反应程度也随之降低。事实证明,幼儿入园后的情绪,是会因老师的照顾而得到最终消除。
针对幼儿的分离焦虑,老师要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以便有针对性的降低或消除幼儿的焦虑。
一、焦虑类型不同、应对策略不同
1. 哭闹型:
这类幼儿一般哭闹很明显。有的还哭声尖锐、连哭带打,非常激烈,拉开门向外跑,或者跺脚、打滚、甚至摔打东西。这样的幼儿一般个性比较强,在家里呆的时间比较多,或者平常只有少数人照顾,比如全职妈妈或者奶奶或姥姥一人带大的,接触外界比较少。
简单的亲近方式和玩具无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老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用心,初期多顺应、多满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们的关爱,从而使他们逐渐消除焦虑情绪,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上小朋友。
2. 跟随型:
这类幼儿来到幼儿园就喜欢跟着第一个接他的老师,很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印刻现象。这其实是一种依恋转移,如果这个老师不在,她就会哭闹,情绪激动。
应对这种类型的幼儿,入园初期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允许她跟着自己、陪着她,慢慢过渡到,你坐这儿等一会,我坐在不远处陪着你,再到老师借故暂时离开,其他老师多介入。
3. 沉默型
这种类型的幼儿一般属于性格内向、害羞,难以亲近陌生人,常常表现出一脸茫然,不知道玩什么看什么,不爱讲话,坐着不动,有时会突然哭两声,然后,又这边看看那边瞧瞧。
面对这样的幼儿,老师可采取无声陪伴和一起游戏等方式,同时多观察他们的心里活动,多引导,旁敲侧击,带动他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或转移注意力,不断给新的刺激,让他不断有事情可做。比如,让他去看看书、玩玩玩具、整理积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摆脱焦虑感。
4. 稳定型:
一周内幼儿情绪稳定,无须给予过多安慰。能和老师互动,并主动和老师攀谈。针对这类幼儿,老师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热爱老师和幼儿园的情感。
5. 嘟哝型:
这一类型的幼儿不一定哭,但是嘴巴里却嘟哝个不停,重复最多的语言是“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快来了吧。”这类幼儿期待着早点见到父母,所以,老师一定要明确告诉他:“妈妈一定会来接”“妈妈下班就会来的。”同时多一些身体接触,能带给幼儿安全感。
另外,老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多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并在一日活动中进行正确指导。老师也要经常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反馈幼儿的在园情况,并及时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以便家园更好的配合,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
二、应对焦虑,做好“三别”
(一)“别忽视”
新生入园,往往老师的目光是集中在哭闹的幼儿身上,那些不哭不闹相对安静的幼儿,密接度不太高,而这些幼儿因为没得到老师的倍加关注,反而也会在今后的入园中哭闹起来。
n 措施:
1. 班级老师明确分工。既有人照顾哭闹的幼儿,又要有人关注不哭的幼儿,有目的的组织他们进行活动。
2. 准备足够的玩具和材料,给不哭闹的幼儿玩耍操作,让他们有事情做。面对哭闹的幼儿,老师可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或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着重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3. 老师还应引导不哭的幼儿主动和哭闹的幼儿进行简单的游戏,让他们体验同伴交往、减少焦虑。
(二)“别吓唬”
面对哭闹的幼儿,有的家长或老师可能会“放狠话”,比如“再哭!就不来接你了!”这样做或许当时管用,但一会也就没用了,还有可能让幼儿不想来幼儿园,甚至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恐惧老师,增加双方的不信任感。
n 措施:
1. 采取亲近法,幼儿哭闹时,老师可对幼儿进行安抚,抱抱他、摸摸小脑袋、拉拉小手等。随着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和依恋感,他的紧张恐惧心理会逐渐消失。
2. 采取隔离法,分散哭闹幼儿的注意力。老师们要了解“哭,是会传染的”,在班里只要有幼儿哭了,那就不会是一个,常常是这方哭罢那方登场。对此,老师可以暂时将哭闹严重的幼儿带离活动室,不过注意要有专门的老师对其进行看护安抚。
3. 老师们还应注意,很多幼儿哭闹是因为遇到了困难。比如:穿衣服、如厕等生活自理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留心观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三)“别着急”
新生入园,没有什么规则意识,有些老师就很着急,希望可以尽快建立常规,其实,在幼儿还没有适应新环境,就要接受新规矩,很容易加重分离焦虑感。
n 措施
1. 不强立班级常规。新生幼儿还小,要给他们适应的时间,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谈话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树立常规意识。比如:不爱吃饭,可以让他少吃一点,下午多备一些点心;不爱午睡的幼儿可以先坐在床边听故事,等他疲倦了,再要求他躺下睡觉等等。
2. 尽量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比如:幼儿爱玩儿什么游戏,喜欢和谁做朋友,老师可以尽量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并在行动中给予配合,不用有太多的干涉。
3. 待新生幼儿情绪平稳些,焦虑期过去,班级常规也就容易建立起来了。
总之,老师应在了解分离焦虑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和接纳幼儿。要善于向幼儿表达喜爱之情,可多用拥抱、拉手等肢体语言,多用温柔亲切的语言,尽量满足幼儿的合理要求。通过互动初步培养幼儿与老师的亲切感,让幼儿感到老师的友好,转移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以帮助幼儿缓解紧张的情绪。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