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在小孩子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怕黑在某个年龄层次来讲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怕黑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一、孩子怕黑的原因
儿童怕黑,大多是受到有关于黑暗的某些惊吓,形成了一个条件刺激,以致孩子进入黑暗的环境时,就会触景生情,产生恐惧的条件反射。这些容易使孩子产生黑暗恐惧的因素很多包括:孩子听了迷信鬼怪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夜晚孩子从电视上看到一些发生在夜晚的恐惧画面等,另外诸如家庭暴力,父母的恐吓“在哭就把你关到黑房子里”等,各种突发事件也有可能造成孩子怕黑。
当孩子心理压力无处发泄,不好玩又无处耍赖。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睡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也容易产生恐惧。恐惧也可能是孩子逃避现实或获得他人关注的一种方式。
二、如何克服孩子的怕黑心理
1.父母应首先弄清楚孩子怕黑的原因,如夜晚的时候陪着孩子四处检查,让他知道并没有他害怕的东西存在。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尝试用说故事的方式消除恐惧,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一边说给孩子听,一边让他说说他的感觉,以知道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让孩子从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实其心灵。
2.情感上多关怀,多搂抱爱抚。父母甜蜜温馨的搂抱、爱抚,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谊,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的心理。父母应该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以最实际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3.不要因为孩子害怕某些事物而惩罚或嘲笑他。对幼儿期的孩子而言,害怕是内在情绪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如果父母见到孩子害怕某物时,平静地对孩子说,很多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害怕它,这是正常的。这样就不会使得孩子为害怕某物而感到羞耻,并能逐步减少直至消除恐惧心理。
4.不要对孩子的恐惧,特别是为了获得关注而产生的“害怕”过分关注。如果我们对孩子为了获得爱或关注而产生的恐惧给予过分的关注,或者因为孩子这样的恐惧而满足他的不合理要求,那么孩子就容易将“恐惧”转化为达到其他目的一种手段。如果在孩子不觉得害怕时能给他适当的关注,那么,孩子就不会再用恐惧来寻求成人的关注,其他或“手段式的恐惧”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5.让孩子对惧怕的事情逐渐“习以为常”。孩子怕黑,可留盏小灯,或父母看着他入睡,孩子会比较容易睡着,以后也就逐渐不惧怕黑夜了。千万不可强硬地把孩子丢入恐怖的环境中,否则将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害怕相应的情景。
6.慎重选择电视节目、图书。尽量避免让孩子看那些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的新闻或节目,特别是睡觉前,容易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7.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关心,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信心,增强其安全感。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