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教师工作流程

所属分类:活动和游戏方案 发布时间:2025-03-02 20:25:01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基本动作和体能的发展,那么,老师如何组织好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以下可供参考:(一)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准备;(三)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四)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评价;(五)注意事项。

 

一、 要点提示

 1. 什么是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以幼儿园户外自然场地为基础,根据健康领域目标、内容和要求,创设的若干运动区域,每个区域设置相应的活动目标,投放不同的运动器材,让幼儿自主参与,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流程的意义。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流程,通过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内容、准备以及实施和评价的详细解读,让教师学习掌握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如何设计、如何组织以及如何围绕以幼儿为中心,通过环境创设、自主游戏等途径,使幼儿基本动作和体能得到发展。

二.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流程的具体内容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1.户外体育区域种类划分

1)常规性户外区域创设

² 按照基本动作划分区域:走跑区、跳跃区、投掷区、攀登区、平衡区等。

² 按照不同的综合性器械划分区域:大型器械活动区域、小型器械活动区域等。

2)主题体育区域创设

² 主题体育规则游戏:在常规性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渗透主题课程的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设置的场景使幼儿得到学习与发展。

² 主题体育自主游戏:根据主题活动,以及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共同创设和构建新的主题体育区域

2.体育运动器械的投放

1)依据幼儿年龄、兴趣、需要投放体育运动器械

² 走跑区:变化移动的路线,如曲线、折线等。

² 跳跃区:投放高矮、远近不同的器械;多种材料的器械。如:沙包、呼啦圈等。

² 投掷区:沙包、网球、墙面上卡通动物,地面设置不同距离的投掷线等。

² 攀登区:攀登架、钻圈、呼啦圈、轮胎、攀岩墙等。

² 平衡区:长凳、平衡木、梅花桩、过河石等。

2)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

² 主体材料:对幼儿动作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活动材料和器械。比如。平衡区里的平衡木、投掷区里的网球和沙包等。

² 辅助材料: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材料和器械。比如:投掷区里的卡通动物等。

(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准备

1.物质准备

体育运动器械的准备:根据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目标和内容准备相应的运动器械,并在相应的区域提前摆放好需要的体育运动器械。

2.精神准备

1)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活动。

2)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教师注重观察指导,及时给予幼儿支持。

3.安全准备

1)教师要事先检查区域活动环境的安全和运动器械的安全性。

2)根据区域活动内容设置不同的区域标识牌:标识运动方向;场地范围;运动时遵守的规则。

3)活动前制定好活动常规,比如爱护体育器械的常规;使用运动器械的常规等。

4)根据幼儿园场地大小,适时安排各班级进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比如时间的安排,场地的安排等。

5)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比如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等。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

1.确定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求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确定活动内容

1)注重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以及幼儿自主运动能力和幼儿的创造性。

2)根据本年龄段的目标,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选择重点活动内容。

3)主题活动的内容选择适宜幼儿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内容。

 3.确定活动步骤

1)热身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前进行身体拉伸活动。

2)熟悉区域:让幼儿提前熟悉区域场地的位置、标识和器械。

3)明确常规:建立好体育区域活动常规,并引导幼儿熟悉和遵守。

4)自主游戏:幼儿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想要的游戏区域。

5)教师指导:教师在幼儿活动时,注重观察和指导,关注个体差异。

6)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整理区域器械,将物品归位。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评价

1.评价区域设置:

1)场地设置科学合理;

2)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

2.评价区域活动目标

1)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2)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具有可操作性。

3)体现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

3.评价区域活动内容

1)活动内符合本年龄段幼儿体能发展需要。

2)活动内容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融入幼儿基本动作练习

3)设计的活动量适宜,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4.评价区域活动准备

1)能充分运用现有场地,设计合理的运动程序。

2)根据目标要求投放适宜的运动器械,材料充足,实用、耐用,有层次性和探索空间,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3)幼儿在本次活动相关的经验准备。

² 安全检查是否做到位。

5.评价区域活动过程

1)重点难点突出,通过教师指导,形成幼儿的关键经验。

2)教师科学的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30—35分钟。

3)关注个体差异

4)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根据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互动。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6.评价区域活动效果

1)班级幼儿能充分利用区域场地、器械和玩具材料主动参与活动;

2)幼儿情绪愉快、面色红润、微微出汗。

3)班级幼儿的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有发展,能达到本次活动的发展目标。

4)师生关系整体和谐,融洽。

 注意事项

1.教师制定活动内容要依据幼儿发展的需要

1)教师要了解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² 了解幼儿的实际经验和水平

² 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2)教师要做好安全工作

²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² 关注材料的安全问题

² 定时对体育运动器械进行安全检查和消毒

² 注重对幼儿使用体育器械玩法的指导

² 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流程,解决教师在开展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的难点和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教师正确开展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帮助教师达成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目标。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