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的家长形形色色,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也有不同的沟通方法。
A. 主动热情型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有极大的兴趣,不管是教师交代的小事情还是平时与教师沟通的时候,这些家长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好奇,有时候,在校园举办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候,这些家长更是主动请缨去帮忙。
对于班级来说,这些主动热情的家长,让家长工作更好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着其他的家长,教师应该多让其更多参与班级工作,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家长往往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教师为幼儿成长付出的辛苦,更加能够感同身受,也会对教师、对班级工作更加配合。
B. 安静沉默型
相对于上面主动热情的家长,这类型的家长就显得较为安静。他们平时很少主动去与教师沟通,每次开家长会也是静静地在一旁听教师讲,但每次班级教师布置或传达的内容他们都能配合。
这些较为被动的家长,也许是他们的个性天生较为安静,也许是平时工作事务繁重,他们的精力无法兼顾到孩子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但不管什么原因,家长沉默或者不表达意见不代表他们没有建议,教师除了进行日常沟通以外,应多引导家长表达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并且主动增加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频次,并对一些重要的班级活动多加提醒,让家长感受到班级教师工作的贴心。往往这样的家长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我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平时在一起的时候也是送完孩子就走,如果老师不主动,家长也不主动,但是最后分开的时候往往是这样的家长会送锦旗或者写信等等,所以我想他们不是不会表达,只是不善于表达,因此越是这样的家长越需要我们一视同仁,主动迈出沟通的第一步。
C. 工作繁忙型
在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家长会中见过一次面以后,这些家长就一直很少、甚至是没有再出现了。每次教师打电话过去也是匆匆地聊上几句话就挂了,平时家长会、亲子活动都只是老人家代劳。
教师在与这些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多增加沟通频次,让家长觉得就算家长平时工作繁忙,教师也是在关心孩子的成长的;可以多利用幼儿日常接送家庭成员,如爷爷或奶奶,传达班级活动的情况;或者平时利用微信等进行沟通,多指导家长在亲子关系建立上的方法,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教育的专业性。
D. 完美主义型
“我们班有位家长,每次看见我们教师或者保健医生,都要说上半天,不是说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就是谈幼儿园附近的环境如何如何地需要改善。”对于这类家长,可能他们自身对待事物的要求较高,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幼儿园的情况不太了解而心生疑虑,这就需要教师耐心说明,沟通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放心之余也肯定班级教师的工作。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带孩子们画画,我们班的曼曼画了班主任老师双手抱在前胸,一条腿伸出这样一副比较随意的动作,后来这位家长找到我,问我情况。后来我们有一次半日开放,请这位妈妈来做幼儿园的志愿者,当她看到老师一个一个帮助孩子塞衣服的时候,当她帮助保育老师一起取饭、一起擦桌子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泪光,后来再也没有因为类似的事情产生过怀疑,我相信老师的敬业、付出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E. 个性大胆型
有些家长经常与教师分享一些育儿理念,一会说要把孩子放到老家去养,让他们体验农村生活,一会有动辄对孩子像“胡麻“一样养育,一会又希望宽松,这样的家长可能接触的信息量比较大,对于一些新事物能够很快的接受,但是又不能辨别哪一种更加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遇到这样的家长教师就要给与适当的知道,强调正确的教育观、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因材施教提高家庭的教养水平,体现教师的专业性。
F. 高冷型
这样的家长其实比较少,就是对孩子的成长采取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即使教师面对面沟通也更多的是敷衍,好像孩子的成长与己无关。面对这样的家长也不要放弃沟通的机会,利用微信、电话建立互信的朋友关系,在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给与孩子更多的关心与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