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家园合作,往往因为在责任和边界模糊的状态下,特别需要建立家园之间的工作情感关系和共享理解。但在很多时候这两个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地区的幼儿园,家园矛盾冲突,也会发生特殊事件。协调处理这类矛盾主要依靠情感和权力的平衡调节、中间人调节和形式民主化等手段,但首选情感调节。
其实,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关系,需要平时不断通过共同的活动来进行情感积累。幼儿园把家长到幼儿园来做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管理等都可以增进双方的互动,但提醒大家在思想意识上,首要目的不是利用家长的资源,而是建立与家长的融洽生态环境。
因此,家园合作视域下的关键事件处理,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特殊事件发生的合作失衡的原因
一般来说,行为不是问题的主体,它只是整座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著名的冰山理论,提示幼儿园管理者,需要沉静下来思考,寻找家园冲突背后的正面动机,觉察家长的内在信念,挖掘家长负面情绪中的正面价值。明确特殊事件发生的合作失衡的原因。
1.教育的功利化引起双方失去信任——信任缺失型
2.个人期望导致双方产生严重分歧——观念互异型
3.文化大环境导致教育中失衡问题——责任推诿型
二、基于家园合作理念下的问题解决
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女士曾说过,行为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如果我们想有效地解决冲突,就要思考该如何去应对问题。
1.明确合作边界,重新确立合作观
合作观是任何合作的基础,只有双方达成一致的合作观时合作才能顺利地进行。在家园合作中,两者应该以儿童教育为蓝本,将提高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合作的基础和重点,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作为共同应该遵守和执行的合作观。在确立共同的合作观后,家校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同步进行,为儿童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明确共育原则,平等协作共赢
家园合作,重点在于协同合作。双方都是平等的,是不分优劣、相互依附的关系。教师应该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并及时进行行为改正。而家长则应该遵守园所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参与。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家庭和幼儿园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合作关系,构建出一种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有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了解。
同时,双方应该摆正自己的地位,以合作原则为基础,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促进教育的顺利开展。
3.明确角色定位,完善沟通制度
家庭和幼儿园清楚自己的角色、作用和功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双方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明确冲突性质,依法协商解决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关系协调,宣传依法治园,建立依法协商的理念,引导家园双方对待冲突时,依法协商,避免用闹事、逼迫等极端手段。真正发生纠纷等阶段手段解决的,也要诉诸法律。美国法学家哈罗德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也就是,我们在强调幼儿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背景下,必须培育家园的法治精神,这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
家园合作已达成一种共识。对于特殊事件的处理,我们既要解决问题,又要建立起合作机制,搭建起良好的合作平台,重新确立合作观念,将冲突看作是幼儿园管理过程中的常态,是推动幼儿园管理改进的动力。正如冲突是人际交往中的常态,但在可控范围内功能性冲突有助于组织的健康运作;明确双方主体的定位和角色,依法治园。力求实现家园合作的顺利开展,共同支持儿童健康成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