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园合作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要思考的,也是每一位家长必须要思考的,随着时代与社会发展变化,家园合作也有了新的变化,这一讲我们将专门围绕新时代家园合作的新理念进行讨论。新理念,即是原来没有的,原来有的需要更新、改进与优化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顾名思义,家校合作应成为一种信念,即对家校合作理论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正确性的内在确定,具有全面性、个性化和主观性等特点。家校合作需要多方教育主体拥有自觉的 教育思考,形成教育时空对话互动与联通的合作信念,具体包括家校合作的价值观、目的观、儿童观、教养观等方面。从时间维度看,家校合作指向长期、持续合作;从空间维度看,指向整体、连续、系统合作;从目标内容维度看,指向紧扣教育对象生命成长的内在逻辑。
我认为,新时代家园合作的新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格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发巨大反响。幼儿园虽然目前还没有划入到义务教育阶段,但是我们同样要去思考要构建什么样的育人新格局才能肩负起儿童成人成才的责任?家园合作的格局观要形成。
那么,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需要做一名“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幼儿园教师的和家长的合作应该有大气、有格局,应该思想开放前瞻,融创前行。双方的教育理念与思想、策略与方法、方式与手段都应与时代同步。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说:“没有谁能抽离时代而踽踽独行,也没有谁不被时代气质所涵养。”譬如,当前幼儿园推崇的STEAM教学,项目制教学法是培养未来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与社会领袖的方法。教师如何能与家长一起带动孩子学会协作、探究、实践、创造,双方的教育如何无界限,完美地整合?教育者的大气与格局,就要缘于这类突破传统的思想、意识和行动的变革。
二、闲暇
闲暇也是真教育,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应该是儿童自由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幼儿能够真正认识他人、自然、社会、周围世界的重要条件。家园合作应该把闲暇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柏拉图提出过一个金字塔模式的教学体系,其中0-3岁,在成人照顾下自由地玩;3-6儿童大多在游乐场内开展故事、游戏、歌唱等各类闲暇活动。我们看出,古希腊人对6岁前儿童规定的学习内容,全部是闲暇活动。这套体系成为古希腊教学课程的主干和起源,维持很多年。
家庭首先需要重视幼儿的闲暇教育,让幼儿随意地玩、自由自在的玩儿;幼儿园也要重视幼儿的闲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一系列游戏活动,两者也要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即幼儿园多一些自由自在的玩儿,家庭里有时候也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活动安排。这应该是家园合作共育的新理念。因为闲暇教育关注到儿童的兴趣、爱好、需求满足,更关注到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品格的养成。
闲暇中的阅读——真善美的世界。“稻草人的头、铁皮人的心、狮子的勇气”
闲暇中的手工——做中学的实践。“说做就做”
闲暇中的冒险——探索解决问题。“紫金山的探索林”
闲暇中的想象——灵动充满创造。“伤心的空调”
闲暇中的责任——利他行为建立。女儿做家务
闲暇应该成为家园合作共育的新理念,没有闲暇儿童的游戏本能与游戏精神难以存在与流动,幼儿身心难以协调、完整发育,唯有闲暇,儿童才能成为儿童,家园合作共育才能寻找到协同的起点。
19世纪伟大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告诫过我们:“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充分的闲暇,就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应从闲暇开始。
三、对话
对话互动与联通的家校合作共育信念,特别强调家庭与学校双方建立在情 感理性基础之上的共同经营,彼此相信对方愿意合作、能合作,协同参与支持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动态过程。
对话不仅停留在日常的聊天层面,对话意味着对他人的意见作一种反思性的探索和努力去了解其中的含义,历经冲突及在不断改变观念的过程中寻求立足点。
对话环境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情感互动时空。人的心理成熟不仅仅是在自我世界中完成,更多地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不断实现认知、情感与行为的成熟。
教师与家长之间合作共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持续的对话过程。家校之间信任、尊重和价值互认的产生,离不开双方积极对话沟通。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和支持家校之间积极沟通是地方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必要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需提供机会和创造可能让不同的主体参与对话。”芬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支持,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成长需要。芬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支持,分别为一般支持(general support)、强化支持(intensified support)和特殊支持(special support)。一般支持针对所有学生,将学习成长中的常见问题扼杀于萌芽之中。强化支持针对学习存在严重问题,成绩明显不足的学生,教师为其提供一定的补偿性教学。特殊支持针对先天不足的特殊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