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运营管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原则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05 09:00:01
老师与家长之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沟通原则:原则一:尊重家长;原则二:先报喜,后报忧;先表扬,后批评;原则三:老师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原则四: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原则五:多提建设性的意见,不居高临下。

原则一尊重家长

² 尽管在老师与家长关系中,老师起主导作用,但老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老师应该尊重幼儿家长,特别是要尊重“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公正地评价幼儿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让家长尊重老师,首先老师需先尊重家长。

 原则二先报喜,后报忧;先表扬,后批评

²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老师要能生动地描述出孩子在幼儿园某一环节的可爱表现,家长会从你的言谈中自然感受到你对他孩子的关爱,并留下了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² 而面对孩子的不足,一次只说一个方面,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不要把孩子所有的不足都罗列一遍,这样只会让家长更沮丧,甚至对老师的能力表示怀疑。

² 老师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作为老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孩子。

² 老师还应该多向家长透露孩子的优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老师,主动向老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足,期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帮助。

 原则三老师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对于老师来说,一定要理解家长的这份“爱子之心”,同时抱着信任的态度倾听家长的描述,切不可随意打断,更不能在语言中流露出不信任,以免使沟通变成了争执。

倾听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² 家长表达自己的意愿;

² 使对方觉得自己被关注;

² 了解问题的症结;

² 家长提供一个宣泄的机会;

² 减少误解,节约时间;

² 增进老师与家长的信赖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原则四根据家长需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

² 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的方式不同。

² 老人关注孩子的身体、生活、吃穿冷暖;

² 小班的家长关心孩子生活事多些,

² 大班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的事多些;

² 体弱儿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多些,

² 而新入园的家长则每天都想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表现,这时的家长对老师还不够了解,还没有建立起对老师的信任感,担心孩子在园受委屈,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尽心,这时老师与家长、孩子之间正处于磨合期。

² 这个时候老师要关注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以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为由头,展开沟通,进而再引导家长关心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问题,以保障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

 原则五多提建设性的意见,不居高临下

² 老师要注意征求家长的意见:比如“您是怎么想的,您看这样行不行啊,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等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或“您认为怎样”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这样家长才容易接受也乐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或意见。

² 当然也不必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的。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