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备课指导:幼儿园备课流程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05 10:58:01
本次幼儿园备课流程具体内容如下:一、制定教学活动目标;二、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三、撰写教学计划文案;四、做好教学活动准备;五、预留活动后的反思。

一、制定教学活动目标

 把握教学目标的丰富内涵

 1.正确定位认知目标

1)是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概念、经验以及所获得的信息等;

2)在备课中教师要了解信息的正确性,以免给幼儿错误认知;

3)判断知识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年龄特点;

4)制定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幼儿如何获取这些概念的信息。

 2.重点突出技能目标

1)技能目标是指为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掌握的方法,它不是单纯的动作技能,它包含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例如:

ü 动作技能:洗手、穿衣、绘画等;

ü 智力技能:观察、感知、推理、想象等;

ü 自我认知技能:自我调节和健康能力,例如: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纠正等。

2)技能目标的本质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能力发展过程,是伴随幼儿一生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师在备目标时需要重点突出的要素。

3.彰显情感目标

1)情感目标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体验和内在感受,以此产生的个性行为倾向。

2)情感态度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如何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它称为心智倾向或学习品质。例如:

ü 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求知欲;

ü 在学习中的情绪体验和感受,如愉悦、激动、紧张等;

ü 遇到困难能坚持,遇到问题会求助等信念的建立;

ü 对他人行为的敬佩、赞扬、羡慕等心理活动。

3)学习和发展是幼儿在参与中实现的,幼儿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坚持、勇于尝试,才能成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这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石。

4)情感态度的培养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筹备的根本目标,体现了教师对幼儿发展的正确的价值取向。

4.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2)教师在备目标时要关注幼儿的人本发展与社会要求的统一,强调目标的科学性与人本性的协调,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

1.根据任务落实发展要点:教学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从主题脉络或社会培养的需要出发来寻求教育方向。

2.根据观察结合幼儿需要: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步,从幼儿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师通过日常对幼儿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观察来对第一步的完善,是把幼儿当下的发展与水平结合起来,确定真正适宜的活动目标。

3.结合素材特点进行精准定位: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三步,深入分析活动内容的特点,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精准定位,使幼儿的发展方向更明确。

 清楚地表述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表述的要求:

 1)突出现实性: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所以它的表述应服务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能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实实在在的指引。例如:大班绘画活动《蚂蚁和西瓜》的目标,

² 能正确使用水粉合作绘制西瓜;

² 学习用简单的笔画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目标表述的逻辑性:当前教师习惯用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表述,例如:能……了解……等。教师在表述时要注意每一句话前后的逻辑关系,例如: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节奏。

² 语法规范:

ü 点明行为主体,例如:(幼儿)要……(幼儿)应该……。

ü 说明行为活动,例如:唱出、数出、记住、辨别等

ü 确立行为标准,学习者针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例如:合上音乐节拍、正确拆装玩具中的电池等。让幼儿产生预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的,例如:根据音乐……、在教师的提示下……。

 2.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1)认知目标:包括对概念、信息的记忆、理解、掌握,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反思等各种综合智力活动。

² 能根据所提供的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² 熟悉乐曲的旋律,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内容;

² 认识国旗、国徽、国歌,了解这些是中国的象征。

 2)技能目标:既包括身体协调性动作,又包括完成某种任务时各种操作方式的运用。

² 在双手抛的基础上,学会单手肩上投掷的基本动作;

² 能根据音乐用动作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

 3)情感态度目标:包含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注意、意识、观察等),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认同、遵守、支持、参与、乐意等),进行价值判断(选择、辨别等),个性和性格(大胆、坚持等)

² 能大胆参与戏剧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² 体会中国象形文字的有趣,产生认识文字的兴趣;

²  敢于挑战游戏中的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

² 能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参与竞赛。

 二、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1.导入环节的设计

 1)直接导入法: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例如:教师出示一本大书,告诉幼儿,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是教师常用的方法。

 2)问题导入: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晚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让幼儿去联想、讨论等。

 3)前期经验导入法: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例如:“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歌里唱了什么”。

 4)游戏导入法: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例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察。

 2.基本环节的设计

基本环节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涉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涉及幼儿如何学习、理解。

1)情境表现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

动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音乐、体育、美术用此方法较多。

2)学练同步法:让幼儿一起跟着教学的进程边学边做,就是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让幼儿开始操作练习,一般在歌唱教学和舞蹈教学中会用到同步练习的方法。

3)后置体验法:教师抛出任务后请幼儿分组或单独进行操作练习,例如:绘画是教师引题后,让幼儿自主创作;科学活动在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后,放手让幼儿去探索、操作。这类的练习或操作,往往具有探究的性质,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4)先行组织法:把学习任务中的重点或难点放在活动开始阶段

让幼儿练习操作,以引导幼儿更顺利地完成后面的学习

5)迁移巩固法:幼儿运用所学的内容去尝试解决问题,以巩固

对所学内容的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幼儿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活动。例如:在学习、了解了磁铁的特性后,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磁铁制作“跳舞的小兔”、“小猴转圈”等。

 3.结束环节的设计

一个完美的结束,不仅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总结、提升的作用,而且还能给幼儿留下回味,激发幼儿继续研究、后续探索的兴趣。

1)自然结束法:教师直接告知幼儿活动结束,并带幼儿收拾整理材料用品,一般用于活动已经让幼儿玩得非常尽兴,情绪已从高潮回落到平静状态。例如:美术活动或体育活动的最后,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请小朋友们收拾好玩具回教室洗手……大多数教学活动都可以用此方法。

2)画龙点睛法:教师在结束时对本次活动的关键或核心问题进

行精辟的总结或概述,使幼儿在认知或行为上得到提升。当某些  

问题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得到清晰的解答时,或者为了帮助

幼儿进一步澄清认识时,教师可运用此方法。

3)后续延伸法:根据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活动最后突然再次设置

疑问,使趋于平静的幼儿的思维再次波澜,然后把这种疑问延伸

到后续的活动中,激发幼儿不断想学的欲望和兴趣,这种延伸可

以针对本次活动单独形成,以激励幼儿在活动后自由探索,也可

以为了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相衔接而特设。

 三、撰写教学计划文案

1.点出活动的来源

教学活动有的是从教材中直接选用,有的是根据主题生成的

新内容。所以,在备课文本中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来源。例如:大

班故事教学活动:猴子捞月亮

² 活动来源:选自主题“神奇的世界”教材第121页,本教学

活动意在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世界中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激发幼儿“发现—探究”的兴趣。

 2.重难点的分析

备课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处理,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想,要写清楚在活动过程中什么是幼儿可能遇到的难点,什么是教师把握的重点。例如:大班装饰画《原始人的脸》

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色彩鲜艳、线条丰富的脸部装饰,初步

感受装饰美。

2.丰富幼儿的绘画表现方法,引导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脸部。

² 活动重点:练习画线条画。

² 活动难点:运用对称的手法装饰面具。

 3.幼儿的经验准备

1)在活动准备中,教师会将物质准备写下来,但只注重物质准

备而不清楚幼儿的经验准备是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已

有经验,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学习储备。例如:在画小金鱼前,教

师可以提前一两周在自然角提供小金鱼,让幼儿观察,了解小金

鱼的外形特征及动态。又如,大班装饰画《原始人的脸》活动准

备:

² 材料准备:图片、绘画纸、剪刀、多种绘画笔、多媒体、音乐《草原上的舞会》。

² 经验准备:幼儿有画线条画的经验。

 四、做好教学活动准备

1.教学活动的物质准备

1)合理安排空间:不同教学活动类型需要不同的空间及桌椅摆放方式,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条件,合理安排活动的空间。例如:音乐活动需要大空间,可以在多功能厅;科学探究或数学学习活动,则需要想好如何安排操作台等。

2)准备好充足的工具:它对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有着很重要

的保障作用,教师课前应做好准备,例如:黑板、粘挂图用的磁

铁、小筐、常用工具等。

 2.幼儿的学习经验准备

1)幼儿是否曾经在某种情境中接触过本次教学内容;

2)通过日常活动的观察发现幼儿对本学习内容的认知水平等。

 五、预留活动后的反思

1.反思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是否符合《指南》《纲要》精神;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能力水平;活动是否抓住了重点问题等。

 2.反思教学活动实施情况:教师搜集“事实”资料与“预设”资料,并将它们进行对比,如: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场景的设计及教具的使用是否科学等。

3.反思师幼互动的效果:教师提问的质量、自己对幼儿所遇到的困难给予的支持方法等。

4.反思幼儿的学习行为:通过幼儿学习行为表现,教师可以清晰地检测自己教学行为的适宜性,找到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有效的改进。可以深入观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需要,为接下来的教学找到最佳的方法。

- 全文完 -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