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班的过程中,由于查班的内容不同,查班的重点不同,接受查班的对象不同等等,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管理者在查班之前必须做好一定的准备,方能提高查班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并在查出问题后给予针对性的管理支持以解决问题。
下面以“活动区创设与指导”为例,可“窥一斑见全豹”。
如果要将“活动区创设与指导”作为查班重点,那么首先要明确“活动区创设”这一内容从观念到实践层面都有哪些关键概念、关键问题。首先要从观念层面了解活动区的价值与功能、活动区的目标、材料与幼儿的关系、活动区中教师和幼儿的地位与作用。
其次要从实践层面去了解和分析,主要包括活动区的划分、材料的投放与层次、幼儿的表现、教师的分工与合作,这四部分实际上体现了当下班级活动区的现状与师幼活动中的状态。
再次,在查班之前管理者要做到对所查班级的整体情况心中有数,主要包括班级的整体组合情况、主班教师的资历与经验,以及班级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等。只有清楚这些情况,才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班级的工作。两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搭班和老带新搭班,两位年轻的教师搭班,他们的经验决定了他们将会有不同的班级管理成效,因此,管理人员要做到因人而查,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对象,在做到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对他们的要求与标准应该不同。
最后,要抓住所查工作的核心与关键,结合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罗列主次,分析原因,及时并逐一沟通与解决。由于大多数教师在管理人员进班之后都会比较紧张,为了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管理人员进班时要尽可能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现场观察、简单记录,不在现场发表意见,以免打乱教师的教学节奏,影响教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