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班查班后的指导策略
1.分析问题,适宜指导
(1)不同问题,不同支持
管理者应针对查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原因,罗列主次,抓住关键。共性问题尽量通过集体研训解决;如果是硬件方面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经费支持尽可能解决;如果只是个别班级、个别老师的问题,可通过个别交流和沟通解决。
(2)不同实情,不同要求
由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不同,幼儿园班级和幼儿发展现状也不同,教师在活动区的指导水平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班级或教师“一刀切”,应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
(3)不同老师,不同对待
要有效地解决教师专业成长的困惑,必须做到“因人而异”,认真分析和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与性格特征,针对不同个性的老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老师给予不同对待。如有的教师属于易紧张敏感型的,对这种教师,现场观摩时尽量不做评价,事后详细沟通;有的教师善于表现,当管理者查班时渴望得到指导,对这类教师,管理者可现场沟通和指导,甚至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或语言做示范、引导;有的年轻教师经验缺乏,管理者可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或观摩园内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或组织外出学习、观摩;有的教师经验丰富,善于反思和研究,可针对他们开展活动时的问题事后一起讨论,引导其进行深入反思,保教管理者可给予一定提升,从而促进其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果教师心思细密,一点点问题就能激起教师心中的千层浪,感觉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管理者就要筛选问题,有选择地抛出问题,使教师更有动力和胜任感。如果是骨干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讨论中一起解决。如果是新任教师,则更需要具体的建议。但无论什么样的教师,反馈都要尽量从肯定亮点开始,鼓励为主。如果分歧过大,可以在教研活动中集体讨论。与平行班的老师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同伴互助的好方法。
(4)不同情况,不同反馈
查班是管理者用专业的知识审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所以,有时候发现的是优势和亮点,有时候是不足和问题,针对这两种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
如果发现的是亮点和优势,管理者要给予肯定、表扬、宣传,并引导教师进行反思,让教师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水平。而且,通过全园会进行宣传,不仅使该教师本人增强自信心,而且在其他教师心中也树立了一个榜样,成为他人专业发展的参照。发现亮点,给予有效的反馈这一点往往为保教管理者所忽略。
有时候管理者由于没有考虑到教师的真实意图,没有看到整个教育过程,往往导致看到的问题有些片面,所以当发现不足和问题时,管理者首先要耐心听听教师的真实想法,然后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平等地与其交流,在口气和语气上要注意用词,如可以使用“我个人的意见是……”“经验告诉我,可以……”“我和你分享我的看法……”“有个老师是这样做的……你也可以试试”等,这样的方式让教师感觉到管理者与自己是平等的交流伙伴,更容易让教师从心底里接受意见和建议。
2.关注后续,管理支持
查班是为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借助问题的研究和改进促进班级各项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与实施。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解决策略,园长一定要学会寻求必要的支持。
(1)经验支持
通过以老带新,通过“经验分享交流会”等不同的形式,管理人员要激活资源,让年轻教师在团队中有所依,有人帮,不孤立,稳中求进,不断学习、获得新经验,满足他们个人的专业发展的新需要。
(2)经费支持
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空间。如有的幼儿园给予每班教师一笔自主购书的费用,教师可以选择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书籍;或允许教师灵活使用班费用于购置班级制作区域玩具、教具需要的材料,以保证教师的想法与创意能根据老师的意图与意愿物化成可操作的材料。
(3)教研支持
教研可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比如:新学期可以通过常规观摩这一项常规检查内容,了解各班区域创设的情况,如果发现不同班级在区域创设上有各自的特色与亮点,管理人员就可以安排教师转班,相互观摩各班活动区并进行研讨。通过这一专项的教研活动可以促成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使各班都能集众人之长,完善、丰富区域创设。再如:区域活动时教师面临如何观察幼儿的活动、根据哪些因素判断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教师介入时应该注意什么、活动区之后的分享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组织等困惑时,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一系列专题研讨不断帮助教师解决困惑、达成共识,实施有效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