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上学期教研工作的分析
1.成绩和优势
上学期末,通过经常下班与教师交流以及对园内教研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感到我园近几年的教研工作还是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得到了教师们比较普遍的认可。具体表现在:
① 教师在反思能力、研究意识、研究水平和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查阅资料、向同事学习、重视与同事交流)学习、吸收信息,不断提高自已各方面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组织完活动后,多数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能及时与同事和主管领导进行研究探讨,并认为大家围绕自己的活动进行讨论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改进。
② 教师在发现自己好的做法和创新之处后,也有多数人会尽快写成文字整理出来。多数人认为幼儿园的教研气氛宽松,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可以通过园内教研活动寻求对自己教学难题的帮助。
③ 上学期对自然角的多次不断深入研讨,给教师带来很大收获,教师普遍觉得这样的研究可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一些“教研怎么研,研究什么”,才能够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法。
这些结果,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几年来我园在教研工作中支持教师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探索初见成效。
2.存在问题及原因
随着幼教改革日益深化,整个社会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园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困惑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教研去解决。例如:教师在个别化教育方面觉得自已缺乏一些更好的教育方法,在指导幼儿游戏、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发展等方面感到能力不足。又如,玩具架上常有一些被孩子们冷落的玩具,她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爱玩并获得发展。这些问题有的是教师队伍普遍年轻,缺乏经验所致,有的是教师虽有新的教育理念却缺乏与之相应的教育方法的支持,还有的就是教师自身缺乏深入研究的能力,这也恰恰是我们管理者在带领全体保教人员贯贯彻《纲要》《指南》过程中感受到的教师作为“支持者不够”的问题所在。因此,它也将成为我们在接下来的教研工作中加以重视并多为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地方。
此外,我园教师在上学期的教育实践中对环境的教育价值关注得比较多,却忽略了其艺术性所给幼儿带来的价值。因此,本学期从发挥教研实效性的角度考虑,我们将借鉴上学期自然角三次研讨的经验,带领教师对我园在贯彻实施《纲要过程中感到有些欠缺的问题——为幼儿提供既具有教育性又富有艺术性的生活和物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各领域内容的有机联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使教师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习和研讨活动,进一步理解和落实《纲要》《指南》精神,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二.教研工作目标及研究重点
1. 引导教师深化对环境的理解,并能站在幼儿发展的角度上去考虑营造什么样的环境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研究重点:研究如何为幼儿提供既具有教育性又富有艺术性的生活和物质环境,充分挖掘生活和物质环境中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服务。
2.引导教师关注活动区中“被幼儿冷落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并能从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反思和调整,从而达到更加关注幼儿感受、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重要途径的目的。
研究重点:在深入分析和反思这些玩具和游戏材料被幼儿冷落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需要,并在实践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识和调整,以挖掘出更多的教育价值和玩法,同时研究如何支持教师的自主反思和调整。
3. 以科学区和益智区(主要是数学方面)的游戏材料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在研究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及科学区、益智区游戏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并尝试给以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
研究重点:科学区和益智区投放什么样的游戏材料以及如何投放,才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愿望;如何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科学概念,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索方法。
三.具体措施及逐月安排
时间 |
目的 |
内容 |
形式 |
备注 |
2月 |
1.让教师了解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并对教研活动提出建议。 |
1.布置教研工作计划 |
全园会 |
|
2.根据全园教研计划研究本班组实施内容、方式和措施 |
2.班组教研计划研究会 |
班组内研究 |
|
|
3. 培养班组长组织年级组内教师开展研究的能力 |
||||
3月 |
1.引导教师加强日常实践中的研究意识。 |
1.在实践中进行不同年龄班玩具和游戏材料(中大班以科学和数学为主)的分层次设计、制作和投放。 |
日常的班组内研究 |
|
2.引导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 |
||||
3.引导教师阐明自己班环境设计意图和依据 |
2.各班交流和研讨互动墙饰及各区角环境的总体设计 |
1.集体教研 2.困惑问题研讨 |
结合教师研讨、学习《纲要》《指南》的相关内容 |
|
4.利用教师间的优势资源进行合作性研究,献计献策。 |
||||
5.让教师了解在环境创设中将幼儿作品进行美化的具体方法。 |
3.怎样让“室内环境(包括区角布置和墙饰)在呈现方式上既具有教育性又富有艺术性”。 |
互动式讲座:教师提出自己在环境布置中,在造型和色彩上困惑的问题,外请专家或教师答疑式培训。 |
|
|
6.活跃教师的思维、积累美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
||||
4月 |
1.为本学期幼儿在游戏中更加主动的学习创造有效条件 |
1.观察、了解幼儿对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态度、反应及玩的情况,并根据观察的结果进行改进、调整和支持。 |
日常实践活动与学习、研讨相结合 |
|
2.引导教师通过深入分析和反思玩具被幼儿冷落的原因,更加关注幼儿的感受。 |
2. 研究区域中被孩子冷落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并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和调整 |
教师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实践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
|
|
3. 引导教师进一步挖掘出玩具的教育价值和玩法,激发幼儿玩的兴趣,充分发挥玩具的教育功能 |
||||
4. 发挥教师的自主性 |
3.针对教师的日常研究通过自荐观摩活动检验效果 |
日常实践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
|
|
5.引导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反思研究的有效性 |
||||
5月 |
1.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合作研究。 |
1.借鉴自然角的研究思路和经验,对科学区和益智区的环境创设进行交流和研讨 |
集体教研活动 |
结合《纲要》《指南》中科学领域部分的相应目标和要求学习。 |
2.了解科学区所能实现的目标及值得探索的内容 |
||||
3.帮助教师明确不同年龄班科学教育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
2.研究不同年龄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思路及组织形式 |
看科学活动录像 班组内教研活动 |
同上 |
|
4. 帮助教师找出各自的立脚点,结合各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 |
||||
5.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
3.研究科学去和益智区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层次性,并提供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指导 |
教师提出困惑问题 日常实践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
|
|
6. 观察所投放的材料能否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能否帮助幼儿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 |
||||
6月 |
1.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如何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因人施教; |
1.交流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 |
结合特级教师带徒弟活动,请特级教师介绍经验,与教师开展互动式交流 |
结合教师提出的困惑问题和对《纲要》《指南》的学习进行 |
2.鼓励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
||||
3.巩固前期研究成果,帮助及哦啊哈斯总结和提升经验 |
2.继续对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投放及调整效果进行再实践和再研究 |
班组内研讨 |
|
|
4.引导教师学会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问题进行适宜有效的指导 |
3.探讨在科学区、益智区活动中教师如何更好的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
观摩与研讨 案例分析 (教师思考问题:1. 幼儿常见问题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有什么?2.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思考与学习) |
以班为单位,搜集益智区和科学区幼儿常见问题和教师的困惑 |
|
5.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学习分析并搭建适宜的台阶引导幼儿发展 |
案例点评:
1. 优点:
这是一份比较不错的教研工作计划,具体体现在:
① 对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得比较细致、深入,管理者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的下班观察和调查,关注教师的困惑和发展需要,分析出的成绩和问题贴近教师的实际状况和需要。
② 目标比较明确,尤其是通过利用教师集体反思和研究玩具、游戏材料“被幼儿冷落的”的原因去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个角度选取得比较巧妙,体现了园所业务管理者对教育实践和教师的研究透彻。
③ 措施比较具体,针对性强,体现了日常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个人反思、集体反思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经验交流与困惑问题研讨相结合等优点,也体现了幼儿园教研的基本原则——从教师的实践出发,将教育与研究同步发展。
2. 问题:
除上述优点之外,该计划由于目的性很强,安排得过满,因而显得缺乏了相对的灵活性,所以,业务管理者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而有目的的调整。因此,建议管理者在“逐月安排”中加入“调整”一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