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生意外时,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由于幼儿天性好动,自制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弱,难免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对意外伤害事件的处理涉及幼儿园的整体品牌形象、幼儿园经济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在幼儿园管理中是一件特殊的工作。
幼儿园发生的意外事故,有的是教育和保育活动中的意外事故,也有幼儿自身造成的意外事故、幼儿园设施引发的事故等。发生了意外事故,家长之间、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之间往往会因为对事故的处理态度、责任界定、赔偿等问题产生矛盾。
作为幼儿园及教师,应积极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讲究调解的艺术,求得家长的谅解,以便能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要树立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幼儿、家长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注意以法律的武器,保护幼儿园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为避免幼儿在园发生事故及幼儿万一发生事故能有效的、妥善的处理,制定相关规定及掌握沟通技巧与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幼儿入园时,幼儿园及教师应对所有幼儿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及一些特殊情况有所了解并进行登记备案。
2. 幼儿意外事故发生后,教师应立即报告园长和保健医,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 当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幼儿园务必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
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做认真分析,分清责任,保护有关证据,这是正确处理事故的关键所在。一般要注意检查事故发生的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等,对与事故有关的幼儿、教师或其他人是谁的过失,教师是否尽到了责任进行认真的了解,要把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责任梳理清晰,才能做到依法正确确定责任人,公平处理事故。
4. 在处理事故时,教师要尽量和家长坦诚交流,不仅要实事求是,如果是自己的责任,还要勇于承认错误、勇敢的承担责任。
5. 如果在处理意外事故过程中与家长有了矛盾,教师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避免矛盾的扩大或激化,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向家长做好事故责任和赔偿解释,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换位思考,理解事故受伤一方的情感,极力化解矛盾。
6. 面对不太冷静的家长,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对家长表示歉意,如果属于责任事故,教师要深刻反省自己的过失,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妥善的解决问题。
7. 当孩子发生意外事件后,无论责任在谁,教师都要用诚恳的态度,及时探望和亲近孩子,缓和家长的情绪,消除家长的隔阂。如果平时对孩子关爱有加,与家长进行过良好的沟通,当孩子出现事故时,就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
8. 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与家长共同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严防幼儿在园意外事故的发生。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家长理解、老师组织孩子游戏是正常的教育活动,幼儿园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出事而不让孩子进行活动,于此同时,引导家长注意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制定和完善《幼儿园安全条例》等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条文要具体、明确、操作性要强。除组织教师学习、向家长公示外,全园要树立“处处安全、时时安全“、“安全重于山、责任大于天”的意识。
园要在全园普及有关的法律知识,使其教师们做到知法、守法。要注意学习有关法律,如教育部、卫生部、司法部的有关儿童安全教育和预防事故发生的条例和规定。懂得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