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盥洗环节的安全
幼儿盥洗环节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其他环节一样,都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老师需要不断重复,不断告知幼儿盥洗中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幼儿盥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
1、幼儿盥洗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1) 盥洗室的面积小、空间有限,容易发生推挤、推搡现象。
2) 有的幼儿喜欢玩水,一边洗手一边玩水,弄得地上、墙上都是水。
3) 小班幼儿控制不好水势,也会把水溅得到处都是,当幼儿走动时如不留意就会因地滑摔倒磕伤。
4) 冬季洗手的水是经过热水器加热的,如果水温调控的不合适,洗手时就有可能烫到幼儿。
5) 老师站立不合理,无法照顾到分布在活动室、盥洗室,卫生间的幼儿,幼儿不在老师的视线中,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情况。
2、幼儿盥洗环节的特点
² 年龄稍小的幼儿常常难以独自完成盥洗,也常害怕盥洗,觉得盥洗太麻烦而拒绝。
² 年龄稍微大的幼儿懂得盥洗的方法,但是盥洗过程中由于好玩的缘故常见嬉戏打闹、各种与同伴聊天恶作剧等现象。
² 有部分幼儿霸占水龙头,水龙头长时间开启听水流的声音,水资源被大量浪费。
² 还有的幼儿对香皂、洗手液感兴趣,盥洗过程中玩泡泡导致地面积水,加大了幼儿滑倒的可能。
3、如何防范幼儿盥洗环节的事故
1)盥洗时,老师组织要得当,避免发生推挤、打闹现象
Ø 洗手时,根据水龙头的数量采取分组的方式,保证盥洗室内不拥挤。
Ø 在水池前的地面上做标记控制线,提示幼儿等候时不要过于拥挤。
Ø 教育、提醒幼儿盥洗环节不争抢、不打闹。
2)老师站位要合理,不让幼儿脱离老师视线
Ø 三位老师组织幼儿如厕、洗手时,一位老师站在卫生间、第二位老师站在幼儿洗手处,第三老师站在活动室,如班级里有两位老师时,一位老师站在卫生间与幼儿洗手的交界处,既能看到洗手的的幼儿,也能看到如厕的幼儿。另一位老师站在活动室。
3)保证盥洗室地面防滑、干燥,避免幼儿滑倒摔伤
Ø 盥洗室、卫生间的地面须铺设防滑地砖、或满铺镂空地垫,避免滑倒幼儿。
保育教师要随时观察地面,有水时及时吸干,时刻保持盥洗室地面的干燥。
4)幼儿盥洗环节的安全指导策略
1)形成良好的盥洗环境
n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盥洗环境营造措施:比如;
² 小班可采取以洗手图谱为主,老师提示为辅的措施。
² 中班可采取图片的方式营造具有提醒性与暗示性的环境,将图文并茂的图置于盥洗室内,促使幼儿模仿图片的实例,进而做到安全盥洗。
² 大班幼儿可采取将以往的图片形式转变为动物儿歌表达洗手要点,指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外形进而认识到洗手七步图的动作要点,这种方式具有形象贴切的特点,能够提起幼儿洗手的兴趣。
2)洗手环节游戏化
² 针对幼儿爱好游戏的特点,洗手环节中引入游戏的方式能够提升幼儿的乐趣,增加洗手的趣味,做到教育游戏化,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了保证盥洗环节时的安全性,组织幼儿进出盥洗室时就可以引入“小蚂蚁排队”的游戏。
² 3)树立榜样
老师要注意观察盥洗环节中表现较好的幼儿,并给予表扬和玩具鼓励等,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形成安全、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老师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都应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为了提升幼儿盥洗环节的安全意识,家庭方面也需要形成安全盥洗的氛围,所以老师需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将安全盥洗的要点告知家长,从而使幼儿在家里也能做到合理盥洗,安全盥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