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领域指导
美术绘画教学具体内容
一、幼儿绘画的教学内容
1.绘画工具、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1)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蜡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广告颜料、毛笔、排笔等。在绘画过程中了解工具材料的不同性质,例如:油画棒的油性、水粉颜料的水性、宣纸的渗透性等。
2)各种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使用方法各不相同,使用方法包括:涂蜡法、点彩法、粘彩法、刻划法、喷水法、洒盐法。
2.绘画的形式语言
1)线条
² 线条的基本形态:直线包括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折线;曲线包括圆弧度的大小、方向转换的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曲线。
² 线条的变化:直线与曲线有长短、粗细的变化,线和线之间可以交叉、重叠、穿插等。
² 2)形状:
规则形: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常见于屋顶、彩旗、门窗等。
² 自由形: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线等,常见于波浪、河流、花、草、枝叶等。
² 规则形与自由形相结合的形状:圆形、半圆形、月亮形等,常见于月亮、海星、车轮、扇子等。
3)色彩
色彩是绘画基本要素之一,幼儿对色彩的学习经历从辨认到运用的过程。
² 色彩的辨认: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色度包含色彩的明度 和纯度;色性是色彩的冷暖性。
² 色彩的运用: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整体形象,例如按物则色、色彩的变化、色彩的情感表达。
4)构图
是绘画语言要素之一,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
的关系与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
² 形象分布是幼儿构图的重要元素,绘画中的形象分布由低到高的水平是:零乱式、并列式、散点式、遮挡式。
² 形象主次关系:各种形象在画面中如何分化成主体与背景的过程,从低到高是罗列形象、以空间安排形象、形成主题与背景。
二、幼儿绘画的内容
1.根据绘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不同分为:蜡笔画、油画棒画、彩色铅笔画、水彩画、水墨画、手指画、棉签画。
2.根据绘画的命题有否分为:命题画、意愿画。
3.根据绘画表现的内容分为:物体画、情节画、装饰画等。
三、幼儿美术绘画教育活动的目标
1.幼儿美术绘画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感知、理解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并学习大胆地运用这些艺术语言进行创造性表现,培养其绘画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意识。
2)引导幼儿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绘画习惯。
2.幼儿美术绘画教育活动各年龄段发展目标
目标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认知 目标 |
1.初步认识绘画工具和材料 2.学会辨别红、黄、蓝、 绿、橙等基本颜色,并能 说出名称。 3. 学会辨别和感受直线、曲 线、折线及各种线条的变化 |
1. 能较准确地把握形状的 基本结构,理解形状符号 的象征意义。 2.认识常见的固有色,说 出它们的名称。
|
1.认识物体的整体结构和 各种空间关系。 2 2.增强配色意识,提高对 颜色变化的辨析能力。 3.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不同效果的作品。 |
情感 目标 |
1.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能愉快大胆地作画。 |
1.喜欢用自己独特的绘 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
1. 在安排画面的过程中逐 步体会均衡、对称、变化等 |
|
|
和感觉。 |
形式美。 |
技能 目标 |
1. 会使用蜡笔、水彩笔、棉 签等工具进行涂染。 2.能画出直线、曲线、折线,并能表现线条的方向、粗细、疏密。 3.学会用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表现物体的轮廓特征。 |
1.学会运用图形组合方 法,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 和主要特征。 2. 学会选择与物体相似 的颜色,初步有目的的设色、配色 3.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围 绕主题安排画面,能表现出物体上下、左右位置。 |
1. 能较灵活地表现各种人 物、动物的动态。 2. 能运用对比色、类似色、 同种色等多种配色方法,注意色彩的整体感和内容的联系。 3. 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表 现一定的情节,并变换多种安排画面的方法。 |
创造 目标 |
1. 引导幼儿学会在涂抹过 程中把画面画满。 2. 初步学会用图形和线条 组合创造各种图式。 |
1.能大胆地按意愿作画。 |
1.综合运用多种绘画工具 和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2.能将图形融合,尝试用轮廓线创造多种图画,形成自己的图示。 |
四、幼儿美术绘画教育活动前的准备
1.制定绘画教育活动指导计划
² 依据学前儿童的教育目标,核心是丰富幼儿审美经验,鼓励与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我及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² 依据学前儿童发展目标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水平制订计划
² 根据主题确定绘画内容。
每月结合主题至少学习4个新的美术活动,包括绘画、手工、欣赏三种美术教学形式。
2.选择活动内容
² 选择内容:教师要在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绘画的种类。
1)小班:绘画内容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最感兴趣
的、轮廓简单的物体。例如:饼干、太阳、花等。
2)中班:能精确地描绘出各种物体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
如:画正面人、小猫、小狗;汽车、火车、轮船;画简单的风景建筑物等。
3)大班:能描绘出物体的细节部分及各种动态,绘画人物、
动物的不同姿态,绘画多种交通工具,例如:洒水车、飞机、吊车等;复杂、场面较大的建筑物,各种植物等。
² 分析活动:上好一节绘画教学活动,要准确找出绘画活动
中的重点、难点部分,找准目标,使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为目标服务。n
3.制定美术绘画教学活动教案(附小中大班教案范例三篇)
² 确定活动名称:明确活动的内容,即要学什么?根据材料、命题、和表现的内容制订活动名称。例如:水墨画《可爱的小猫》、装饰画《美丽的桌布》、手指点画《草地上的花》等。
² 确定目标
1)幼儿绘画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幼儿的发展,目标要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原有水平的发展。
2)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目标要考虑幼儿认知、情感、
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还要考虑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例如:绘画《母鸭带小鸭》的活动目标,① 尝试结合歌曲《母鸭带小鸭》,用动作表现鸭子走路和游水时的基本动态;② 运用绘画表现母鸭带小鸭的情景,体验绘画的快乐。
3)角度要统一:指一个活动中目标内容都要从教师角度或
幼儿角度出发。例如:大班装饰画《原始人的脸》的目标,① 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色彩鲜艳、线条丰富的脸部装饰,初步感受装饰美;
② 丰富幼儿的绘画方法,引导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脸部。
4)目标要有可操作性,目标的表达要具体,不空泛、不笼
统。例如:小班绘画活动《爱吃水果的牛》的目标,
① 知道多吃水果有利于身体健康,初步建立关心、帮助他
人的意识;
② 尝试用圆、方、三角等简单形状表现几种常见水果的简单特征。
²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引导幼儿观察的图片、图画书、范例等。
视频、音乐:根据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视频与音乐,帮助幼儿直观感受与欣赏。
音响、绘画工具与材料。(绘画材料要多准备一些,以防损坏)
准备好幼儿的座位: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摆放。
2)教师经验准备
教师自身美术素质的准备:绘画、配色等技能。
本次教学活动技能的准备:计划中涉及的技能教师要反复练习,体会其中的重点与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示范与指导。
3)幼儿经验准备
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平时的练习,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
幼儿绘画经验的积累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知能力,在活动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通过观看图片、讲故事、外出参观、大自然观察等方法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例如:绘画《海底世界》前,可以结合科学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视频观察海底世界动物的特征,知识经验的准备为绘画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² 活动过程
按照功能结构可分为: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应有效地将幼儿
的情绪调动起来,用时不易过长,此环节占总时间的15﹪左右。
韵律活动导入:按本节活动所要绘画的内容进行韵律活动。例如:中班绘画《母鸭带小鸭》、小班绘画《小鸡出壳》,引导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感受不同姿态的小动物的特征,一方面活跃气氛,另一方面了解小动物的动态。
故事、诗歌导入等,例如:故事《小猪盖房子》、《小蝌蚪找妈妈》;诗歌《春姑娘》、《梅花》等。
2)基本部分:操作、动手与学习环节,此环节占总时间的75﹪。
完成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幼儿一起通过观察、欣赏、游戏等,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绘画语言构图,搭配色彩。
活动中运用集体、分组、个别等方法开展活动。
展示评价:
① 教师评价:过程中的评价与指导、完成作品后的评价,提升幼儿的经验。
② 幼儿自评:绘画的方法,进步的地方,向同伴学习的地方。
③ 幼儿互评:发现某个小朋友好的方法,对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评价。
④ 小班幼儿展示作品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评价。
3)结束部分:一般用时较短,占总时间的10﹪。
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引导幼儿整理美术材料与工具放回原处,将美术作品放到指定地方。
4)活动延伸
将范例、图片、幼儿作品展示到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创作。
创设未完成作品区域,引导幼儿将作品收好,以便区域活动时将自己的作品完成。
五、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1.围绕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1)重点:是指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首先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例如:运用线条、丰富的色彩装饰画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掌握苹果或橘子的外形特征等。
2)难点:在活动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教育活动中幼儿容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例如利用对称的方法装饰脸部或伞面;表现脸部不同的特征。
2.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内容的要求
1)幼儿绘画活动设计内容符合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体现社会发展进程。
2)幼儿绘画活动设计内容尊重幼儿自身成长规律与学习需求,使其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有所提升。
3)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内容应足够引领幼儿学习兴趣。
3.幼儿绘画教育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绘画教学过程中体现为知识与知识、技
能与技能、学科与领域之间、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2)主体性原则:绘画教学活动设计应将幼儿整体发展放在
首位,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同时也关注个体差异。
3)生活化原则:从最贴近幼儿、最亲近幼儿、跟幼儿生命形成一体的课堂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审美感觉,形成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4)开放性原则:活动设计要面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的表
现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等,适时地变换程序和活动策略。
5)审美性原则: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都要
注意审美性。
4.教学活动时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教学活动的时间
² 小班15—20分钟。
² 中班20—25分钟。
² 大班25—30分钟。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