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领域指导
美术手工教学活动指导策略
- 文案 -
一、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1.观察分析法: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造型、结构、色彩、运动模式等审美特征,用脑思考,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
2)帮助幼儿积累内在图示,深化表象,使幼儿获得鲜明、深刻、完整的视觉形象,激发表现的愿望。
2.范例演示法
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范例、示范制作过程,以使幼儿获得对事物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演示用的教学媒体有实物、标本、挂图、投影、录像等。
1)示范:是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是教师把手工活动中的难点、重点直接操作给幼儿看,让幼儿直接感知。示范包括整体示范与部分示范,例如:中班折纸《牵牛花》时教师从头到尾将折叠的过程演示给幼儿。大班幼儿在泥工制作小熊时,幼儿能够自己制作头、躯干、四肢,教师演示如何将这些部位用辅助材料连接起来。
2)范例
是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欣赏的直观教具,包括教师的范例、实物、图片等,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丰富幼儿的创造内容。
² 选择范例的要求:
-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为幼儿理解和掌握。
-形象鲜明、色彩和谐、大小恰当,反映物像的基本特征。
-富于美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兴趣。
-形式多样化,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事物的面貌,开阔幼儿的思路。
3.游戏法
1)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愉快、积极的状态下学习手工技能,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2)运用“吹泡泡”、“煮元宵”等游戏化的命名,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材料的兴趣性,例如:吸管穿项链、裁剪小衣服等。
4.情境熏陶法
1)教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感情色彩的情境。
2)根据活动内容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欢快的韵律活动中开始手工活动;在制作过程中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使幼儿心情愉悦地进行制作活动。
5.体验练习法
让幼儿尽量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多通道地去感知事物,通过摸摸、看看等动作来了解物体的各种特性。例如:泥工《一盘葡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同时在生活中幼儿在已具备认知经验,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与技能表现都很突出。
二、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中班级教师的有效合作
1.主班教师
²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目标确定活动主要内容。
² 活动前积累手工经验,掌握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部分的指导方法。
² 与班级其他教师沟通,深入了解幼儿的能力与发展水平,调整计划,让计划切实可行。
² 准备活动材料:范例、图片、音乐、幼儿活动的材料与工具等。
² 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² 培养幼儿的各个环节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
2.配班教师
² 充分了解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² 布置环境、分发材料等。
² 围绕目标合作和协作,与主班教师一起引导幼儿融入到整个活动中。
² 关注现场的活动情况,例如:个体差异、个别幼儿等,及时的提示与引导。
² 共同培养活动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注重教学反思
1.主班教师
² 反思目标
1)是否根据幼儿实际水平和具体活动内容制定。
2)活动是否抓住重点与难点。
² 反思准备
1)环境:是否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
2)材料:是否丰富、适宜。
² 反思活动过程
1)教师是否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2)活动是否体现系统性与整合性。
3)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否准确、熟练、清晰,能否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
4)活动过程中的提问是否有效。
5)幼儿手工技能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配班教师
² 反思在活动中的配合是否密切。
² 在配合指导中是否以幼儿为主体。
² 活动中是否关注个体差异。
3.班级教师反思调整
² 分别反思与梳理活动。
² 针对建议进行剖析,分析原因。
² 根据问题制定解决方法并分工实施。
四、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的策略
1.指导策略
² 打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² 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与创作。
² 鼓励幼儿积累有效的表象。
² 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灵活练习。
² 尊重幼儿本身,鼓励幼儿独立创作。
² 提供适宜的工具,增强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
² 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绘画等相结合。
2.评价策略
有效的活动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注重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精心准备、细心发现、用心评价,促进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
1)幼儿评价之后的教师评价: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有重点的讲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作品,以鼓励为主,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我的表达表现、创造性的发挥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评价。
2)从评价内容
² 对作品的美术语言表达、工具材料的运用等进行评价,但不要面面俱到。
² 评价时教师要把握好本次活动的目标和重点,紧扣主题进行针对性的评价,重点讲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制作品,切忌漫无目的地抓过几个作品随便一说草草了事。
² 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但也不要随意地用“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以及点滴的进步。
3)从评价的时间:有操作中的随机评价,有操作后的整体评价,活动结束后的延伸评价。
² 操作中的评价以指点和帮助为主,恰当地点拨幼儿。
² 操作后的评价要系统到位,目标指向性强,起到引领提高的作用。
² 延伸评价:活动结束后将作品继续展示在活动室中,让幼儿进一步观赏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进行延伸评价。
幼儿美术手工教育活动,教师要了解手工活动的教育内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多种领域整合,丰富手工活动的内容与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多种材料与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