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社会领域指导 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概述

所属分类:大班社会教案 发布时间:2025-04-19 11:00:01
丰富和陶冶幼儿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使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习得社会交往技能等。

幼儿园社会领域指导

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概述

- 文案 -

一、幼儿社会领域教活动的概念

幼儿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并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选择适宜的教育活动内容,采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促进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社会领域教活动的意义

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和陶冶幼儿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使幼儿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习得社会交往技能等。

三、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特点

1.潜移默化

1)幼儿的思想和性格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

2)幼儿通过与教师、同伴交往互动,观察、故事、图片、模仿、榜样示范等,通过实践体验、氛围熏陶和情感激发感染等多种方式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各种能力。

2.实践性

1)幼儿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性发展必须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例如:幼儿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2)实践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社会规则的学习中,理解规则的意义不能靠说教,而需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

3)在实施社会教育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让幼儿在生活中学生活,在交往中学交往,在探索中学做事,在游戏中发展品质,从而获得为人处事,求学的基本能力。

3.渗透性

1)幼儿的社会学习通常是随机的、无意识的,日常生活是教育的载体,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中蕴涵着许多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契机。

2)幼儿社会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各领域的教育中、游戏中、家庭教育中、社区教育中等。

3)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由活动、意外突发事件以及其他领域活动中的契机进行社会教育。例如:同伴冲突、控制情绪、合作分享等,教师运用适宜的方法对幼儿的情况做出回应,给予指导和帮助。

4.长期性

1)幼儿获得社会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与品质等,是一个长期的、 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施加影响。

2)幼儿的社会学习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其结果不会立竿见影,教育效果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和滞后性。

3)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应注重教育的长期渗透与持久影响,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单凭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轻易对幼儿进行评价,试图获得一劳永逸的教育效果。

5.反复性

1)幼儿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其意识和行为的各个方面都不稳定、有待完善,可塑性极强。

2)幼儿的社会学习是可变的、易反复的,特别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幼儿已经形成的良好社会行为有可能会反弹,需要在长期的活动和交往中反复体验和练习,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例如:饭前便后洗手、自己吃饭、主动收拾玩具等,放了一个长假后就需要教师重新提醒和指导。

- 全文完 -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