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幼儿体格锻炼的原则与形式

所属分类:大班社会教案 发布时间:2025-04-22 18:58:02
让幼儿在各种经验、能力发展和身体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质。

幼儿体格锻炼的原则与形式

一、 幼儿体格锻炼的目标

1. 激发和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

2. 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3. 以体育活动为手段或途径,促进幼儿情绪、认知、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² 幼儿体格发展因为年龄不同其侧重点不同,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具体到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的体格锻炼,其活动目标的制定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健康领域幼儿发展的标准》以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的要求,围绕目标组织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 幼儿体格锻炼的原则

² 任何形式的体格锻炼都应遵从最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的。所以说,幼儿体格锻炼需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² 1、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的特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方法和运动量,无论是从幼儿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还是具体到每一个活动,都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步提高的原则,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在各种经验、能力发展和身体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素质。

2、合理运动量原则:

² 幼儿时期自我机体感知能力较弱,运动量较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则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体格锻炼的过程中,要对体格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等合理安排,在活动中应关注幼儿身体的各种变化,及时调整。

3、多感官综合运用原则:

² 幼儿体格锻炼对于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对幼儿更好的掌握动作、提高理解能力、提升运动兴趣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应给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感觉的支持与引导,这样更能激发幼儿体格锻炼的兴趣,促进其身体发展。

三、 幼儿体格锻炼的形式

² 开展体格锻炼的形式有很多,形式多样,每种形式都有适宜不同幼儿的内容与独特的功能。例如:

1、体操:

² 体操是

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以做基本体操为主的一种集体运动,以全面锻炼身体、振奋精神为目的。从形式上讲,一般包括徒手操和轻器械操;从流程上来说,一般包括热身运动,做操、操后运动(律动或运动游戏),放松整理活动(踏步、慢走)等。

² 需要注意的是,各年龄阶段内容要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情趣,难易程度适当,并定期更换,而且,运动量要适当,且要考虑季节、天气特点。

2、集体体育教育活动:

² 集体体育教育活动是体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教师依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而设计安排的一种教育活动,适宜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提高某项能力、学会某项技能的学习内容。

² 从组织流程上讲,集体体育教育活动一般包括准备活动、主体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在活动开展中,要注意上肢运动与下肢运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指导及材料的投放注重个体差异,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运动量逐渐加大并有节奏等,一般情况下小中大班集体体育教育活动实践分别为20、25、30分钟左右。活动尤其注重其游戏性及适宜性。

3、户外体育游戏:

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户外体育游戏尤其被幼儿喜爱,因为户外广阔的天地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户外体育游戏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运动”和“通过运动来学习”。除体格发展外,户外体育游戏对于促进幼儿学会合作、遵守规则、提高竞争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集体荣誉感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室内体育锻炼:

因为季节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影响,如雾霾、大风、大雨等,幼儿不能在户外开展体育锻炼,因此各班级教师要听从保健医的安排,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活动室开展活动,过程中需注意幼儿的安全与运动量。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