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意外事故的处理流程
² 由于幼儿天性好动,自制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弱,难免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对意外伤害事件的处理涉及的整体品牌形象、经济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在的运营和管理中是一件特殊的工作。
² 应针对幼儿和家长的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一套意外伤害事故处理流程,重点突出事故的快速处理与家长的沟通,以便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第一阶段:紧急处置】
n 意外伤害事件发生时,紧急处置是控制伤害程度、避免事件恶化的基本措施:
1、判明情况
² 最先出现在意外伤害事件现场的教师是第一当事人,须在最短时间内判明意外伤害的程度和性质,即重伤及更严重伤害、中度伤或轻伤,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以使局面得以控制、避免幼儿受到更大伤害为基本处理原则。
² 对一般性意外伤害,第一当事人应首先判断伤害幼儿是否可以移动,并果断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如压迫止血等,同时紧急通知保健医及园长。
2、紧急医疗介入
² 保健医在得知情况后,以最快时间见到幼儿,并做紧急专业检查,包括发生伤害的部位、严重程度等,为采取下一步措施提供依据。如果是中度以下、情况可控制的外伤,保健医按专业要求进行消毒、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程序,并向园长和班级教师说明基本情况、伤情判断及大致预后。对重伤等特别紧急的情况,按照医疗急救的要求边处置边报告。
3、内部了解情况
² 在了解幼儿的伤情后,班级教师、第一当事人和保健医应首先将基本情况报告园长,包括详细的时间、地点、缘由、发生的伤情及预后,并尽可能详细地获得现场其它幼儿描述的情况,争取能够大致复现现场情况,对事件的性质、责任及轻重有内部的初步认识。
4、与家长沟通
² 内部了解情况后,班级教师应根据园长的指导意见立即与家长电话沟通。如伤情较重由保健医或园长给家长打电话。电话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及事件发生的大致基本过程,提出就诊医院选择意向,并请家长第一时间来或在医院会合,让家长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及参与后续处理过程。
【第一阶段处理过程中】
² 参与处理事件的所有教师都要镇定,相互间的语言沟通要注意语气、语速及措辞,伤害带来的疼痛、害怕已经让受伤的幼儿很焦虑,成人要避免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² 打电话告知家长时,首先要态度诚恳地向家长表达歉意,用关切的语调把幼儿的情况客观地告诉家长,不要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焦虑从而更加担心,同时一定要让家长感觉到园所真诚的态度,从而为后续处置打下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
【第二阶段:医疗处置】
1、家长来园
² 家长来园时,园长提前要求保安将家长直接带到校园领导处。校园领导第一时间见到家长,与家长进行简单沟通后,陪同家长看孩子的情况,也帮助班级教师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
2、医院诊治
² 园所请家长选择诊治的医院,并以最快的方式到达医院。保健医负责挂号等一切流程性手续,班级教师负责与家长一同照顾幼儿。其中医生的选择,由家长决定。
² 诊治过程中,听从医生的检查安排及诊断,校园人员不做建议性意见。如家长有相关的检查要求,在征求医生的专业意见或建议后,尽量满足家长在第一时间内的合理要求。
² 如需复查,班级教师一定要在复查日期的前一日,打电话给家长,商议复查的相关事宜,并主动陪同前往。
【第三阶段:后续工作】
1、班级家长工作
² 在经过医院诊治后,班级教师主动询问家长是否有时间照顾幼儿,并表示如家长工作繁忙且家中无人,园所可以暂时帮助护理幼儿。事发当天晚上,班级教师电话与家长沟通,关心了解幼儿的情况。因幼儿需要休息,通常不建议当天去幼儿家中看望。事发第二天,班级教师两人以上带礼物(以水果为主)家访,看望孩子。
² 事件处置的全程,班级指定教师应根据园长的要求和指导,与家长保持沟通,真诚温婉,解决后续各项事宜。
2、家长工作
² 如发生的是轻伤以下的一般情况,保健医或园长应打电话与家长沟通,表示关心和歉意。如发生的是较严重的伤害,如缝针、骨裂、骨折等情况,或孩子的意外伤害确是由于园方原因造成,园长应带上礼物亲自家访。在与家长协商后续处理措施的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态度诚恳,又不唯唯诺诺,力争事态迅速平息、不留手尾。
3、事件调查、认定及处理
² 在医院接手医疗处理后,班级应主动配合园所,把事件经过调查清楚,形成书面报告报园长,并附现场照片、伤情照片等。园所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对事件性质的判断意见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认定处理意见,向相关部门上报正式报告。
4、财务处理
² 事故发生后,园所财务督促各方走保险流程,尽量减少意外伤害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附:教师通知家长话术:
小朋友的妈妈(爸爸),我是XXX 班的 老师,今天 时间, 地点,做 活动的时候, 小朋友(简要描述事件、伤及部位),我们立即带他到保健室:
保健医作了 处理,现在 情况,您看还需要什么处理吗?
保健医作了 处理,现在 情况,需要去医院,我们准备送他到 医院去,您看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我和保健医会一同带孩子去医院,请您或安排家人一同前往(根据家长的情况约定来园同去或在医院汇合)
幼儿在园发生的意外时与家长的沟通策略
发生的意外事故,有的是教育和保育活动中的意外事故,也有幼儿自身造成的意外事故、
设施引发的事故等。发生了意外事故,家长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往往会因为对事故的处理态度、责任界定、赔偿等问题产生矛盾。
作为教师,应积极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讲究调解的艺术,求得家长的谅解,以便能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要树立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幼儿、家长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注意以法律的武器,保护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1) 幼儿入园时,教师应对所有幼儿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及一些特殊情况有所了解并进行登记备案。
2)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园长和保健医,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 当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务必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
4) 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做认真分析,分清责任,保护有关证据,这是正确处理事故的关键所在。一般要注意检查事故发生的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等,对与事故有关的幼儿、教师或其他人是谁的过失,教师是否尽到了责任进行认真的了解,要把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责任梳理清晰,才能做到依法正确确定责任人,公平处理事故。
5) 在处理事故时,教师要尽量和家长坦诚交流,既要维护幼儿和家长的利益,也要实事求是地保护自己和的利益。
6) 如果在处理意外事故过程中与家长有了矛盾,教师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避免矛盾的扩大或激化,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向家长做好事故责任和赔偿解释,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换位思考,理解事故受伤一方的情感。极力化解矛盾。
7) 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主动检查和反省自己的过失。面对固执不友善的家长,教师要以诚恳的态度,对家长表示歉意,教师责任事故,教师要深刻反省自己的过失,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家长。
8) 积极主动关爱受伤的孩子。当孩子发生意外事件后,无论责任在谁,教师都要用诚恳的态度,及时探望和亲近孩子,缓和家长的情绪,消除家长的隔阂。同时,如果平时对孩子关爱有加,与家长进行过良好的沟通,当孩子出现事故时,就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
9) 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与家长共同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严防幼儿在园意外事故的发生。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家长理解、老师组织孩子游戏是正常的教育活动,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出事而不让孩子进行活动,于此同时,引导家长注意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制定和完善《安全条例》等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条文要具体、明确、操作性要强,规范安全制度。除组织教师学习、向家长公示外,全园要树立处处安全、时时安全的意识。
教师要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做到知法、守法。要注意学习有关法律,如教育部、卫生部、司法部的有关儿童安全教育和预防事故发生的条例和规定。懂得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