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班本化课程》读书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的XXX活动。
阅读滋养心灵,书香浸润人生。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班本化课程》
这部书是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二轮)项目“班本化课程建构中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研究”的成果。作者姚健,上海市特级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本书聚焦“班本化课程”的建构,以园本课程完善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发展为两大抓手,这是真正促进有效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从而真正为幼儿提供发展适宜性课程的有效之举。
本书从理念觉醒到实践反思,提出了班本化课程建构中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课程意识决策力”“课程设计生成力”“课程实施执行力”“课程反思评价力”,融合共生,环环相扣。基于意识唤醒,增强课程敏感度,提升决策效力;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参与生成与设计课程;广纳资源,合作 共赢,提升教师实践机智;多方参评,以评促改,完善反思评价机制。最后,延伸至教研及管理机制的变革,夯实本书的理论根基,通过异彩纷呈的案例折射出 全书的思想光辉,所读之处,皆具理论之思辨,也含实践之机智。
纵览全文,特色之处如下:
(1)理念先进。“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在心,课程随行”的“幼儿为 本”课程理念;“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理念;从“赋 权”到“支持”的幼儿园课程管理理念的革新;“基于共同愿景,以教师需求为 中心”的教研模式理念。
(2)特色鲜明。通过,结合园所自身的实际情况开 创性地提出了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四个方面。在阐述班本化课程实践提升教师课程 领导力方面,创造性地提出归属感、权利感和成就感等“意识”激发的重大作用。 采取从“点”到“面”的班本化活动建构实践的探索路径,实施从“下”到“上” 的教师课程领导力经验提升路径的变革。
(3)内容充实。本书虽是基于实践经验总结,但却满载理论思辨的光辉, 每章节下独立成篇,案例丰富,各有侧重,图文并茂,简繁得当,逻辑清晰,观 点所到之处深入浅出,引人遐思。
通过阅读,思考良多,什么是班本化课程呢?
那便是教师以班级为本进行课程实施与开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共同兴趣,充分运用班级的各种课程资源,在教师与幼儿及各种资源的互动中,运用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智慧,和幼儿共同建构课程、探索学习的动态过程。
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班本化课程如何进行实践呢?
作者在实践中对老师提出了“五思”,即将思考归纳为五个角度:幼儿、教师、课程价值、资源及团队,从而落在老师对于课程的意识决策力、生成设计力、实施执行力、反思评价力。
在具体行动上,作者为我们罗列这几点:班级生态分析、判断决策、具体设计、共同实施、反思评价,以及产生的影响。在这个总体行动路径中,从班级生态分析到课程反思评价形成一个课程实践研究的回路。即指教师的课程“五思”,教师需要通过思考审视自己的每个行动步骤,并作出持续的优化调整。
总的来说,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期班级课程整体实施;其次,幼儿园以主题探索为基本课程形式,教师需要对每个具体主题实施过程进行思考;最后,从微观角度而言,教师则需要对每个具体活动的实施进行更细节的思考。
班本化课程的建构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并由此建立起班本课程的框架和理念。在开展活动时,我有些束手束脚,偶尔会有“高控”的行为,导致幼儿并未完全地参与到班本课程的实施中去,互动较少。
通过阅读这部书,对班本化课程的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学习,多观察孩子,追随孩子的兴趣,努力从班本课程的主题选择、从班本课程的设置做起,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提高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课程资源和生成活动,让幼儿成为班本课程的真正受益者,绽放出的教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