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指南》艺术领域重点解读—艺术创造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20 18:00:01
《指南》艺术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艺术创造的认知与支持策略,儿童艺术创造的发展,艺术创造支持策略

《指南》艺术领域重点解读—艺术创造

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专门的艺术人才,也不在于教儿童一些简单的歌曲、舞蹈、绘画、手工,而是为了萌发儿童的艺术兴趣,引导与支持儿童积极参与对环境、生活中美的事物以及艺术作品的感知、想象与表现活动,满足儿童在艺术中活动、交往、表达、表现与创造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要,培养儿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热爱美的眼睛、耳朵与心灵,引导儿童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在艺术活动中焕发儿童生命与智慧的活力,最终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成长。

一、《指南》艺术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

二、艺术创造的认知与支持策略

(一)艺术创造的定义

1. 儿童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将它们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讲是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的能力。

2. 儿童的艺术表现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它给儿童内在的创造性想象力以外显出来的机会。这种通过视觉、听觉和动觉的外显,可以使儿童对创造性想象的过程进行整理,并加以扩展,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创造性想象日益趋向合理化。

(二)儿童艺术创造的发展

1. 创造的目的性

小班:

² 从发展趋势来看,儿童的艺术表现是从无意识涂鸦开始的,表现为从先做后想到不断更换主题和内容的边做边想,这类作品还称不上创造。例如,在活动之前问小班儿童“你想画什么”?他总是望着你直摇头,如果看到周围小朋友在画什么,他就说“我想画什么”。当你交给他一团泥,问他想做什么,他只知道接过泥高兴地玩起来,而不知道怎么回答,直到搓成个长条或扁圆体时,才会大声地叫喊起来“薯条”,想让儿童先想后画(做)是比较困难的。

² 低龄儿童最初在选择工具材料时没有什么目的性。

中班:

² 随着儿童的表征思维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有目的的再现性表现,即依靠会议或临摹来再现所感知的事物,表现出先想好了再做,这阶段儿童在绘画、制作之前有了一定的目的性,知道自己画或做什么。

² 中班在手工制作中,儿童创造的目的性开始有了明显增强。

² 大班:

随着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不断发展,大班儿童的意愿性表现出现了,儿童将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倾注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为先想再做和不断的扩充主题内容的边想边做。

2. 创造的内容

小班:

² 小班儿童处在命名涂鸦期,一部分儿童尚无创造图形符号的意识,一部分儿童的作品已经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圆形,更有甚者已经能将圆形和线条创造表现物体的特征了。该阶段儿童在造型上主要是运用封闭圆形添加线条表现简单符号,同时变化圆形和线条的位置,创造更多的符号。

² 小班后期开始运用各种图形和线条表现熟悉的物体,图形组合创造简单物体的意识开始萌芽。

中班:

² 中班后期的儿童开始尝试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进行改造以组合成新的内容和情节。这种组合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组合,表现的内容也并非是对已有感知对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充满着情节的想象过程

中班儿童在小班的基础上,已经能更精确地描绘出各种物体的主要结构和特征,如正面的人物,鸡、鸭、猫、狗等一些家禽和家畜,还会画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以及简单的风景、建筑物等。同时,由于视觉经验的日益丰富,他们也能根据主题画出简单的情节,表现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班:

² 大班儿童表现出来的重新组合已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阶段儿童能够结合主题,将感知过的或想象的事物进行组合,来创造出新的画面。

² 到了大班后期,随着儿童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想象幻想出自己未曾直接感知过的事物。

(三)艺术创造支持策略

1. 教师提供的材料要丰富和多变。

废旧材料的选择范围是很广的,一切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物品都可成为儿童体验环境的材料,从植物、农作物到石块、树皮、陶土,还有塑料、金属、零件等等。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却是教师平时避而不用的,如轮胎的钢箍、钢丝、铁片、铁丝、螺丝钉等等。因为教师担心孩子在使用这些材料时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事实上,在注意安全性的同时,这些材料也可以启发儿童创造大量不同的作品,发展儿童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材料要能激发儿童制作的兴趣。

成品类的、定型类的、变化单一的材料,儿童不能用它们进行多种组合,它们也不能激发儿童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儿童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发现不同的材料能吸引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鼓励他们选择具有不定型、变化多样的废旧材料。可供孩子进行多种组合的材料需要教师和儿童共同去发现,并发动家长一起参与收集。教师要将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分门别类地存放,以方便孩子拿取。

2. 鼓励儿童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

在操作技能日趋熟练的基础上,儿童逐渐地表现出与众不同、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应鼓励儿童运用多种技能进行制作,同一物体形象可用多种材料来表现。例如,要求儿童制作一架模拟小飞机,教师可提供儿童纸张、木头、铁丝、塑料瓶等各种材料,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表现。制作过程中,儿童必须考虑不同的材料要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如有的可用胶水、固体胶、浆糊、双面胶、万能胶等黏着剂进行粘贴,有的在教师指导下可用针、线等进行缝合,还有的可用订书机等进行接合。当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选择、解决问题后他们的创造力便会得到提升。

3. 运用多种策略进行想像与创造

² 再定义

再定义是指在创作之前,教师提出一个基本形状,可以是平面的或是立体形状,引导儿童思考该形状的其他功能,并利用该形状,通过想象来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² 例如在绘本《胡萝卜火箭》中,眼镜变成了自行车,茶壶变成了直升飞机,妈妈的高跟鞋变成了小船,彩色铅笔变成了竹筏,脸盆变成了大船,胡萝卜变成了火箭等等。绘本中对眼镜、茶壶、高跟鞋、彩色铅笔、脸盆、胡萝卜进行了重新定义,它不再是原来的物品,通过想象可以变成在形状上相似的另外一件物品。

合成

² 合成,就是在创作之前,教师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造型,让儿童思考利用这些基本造型做有意义的想象,来完成完整的作品。运用合成策略的创作有很多,基本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任何点、线、面、体都可以成为合成的要素。

² 例如,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儿童可以将正方形添画成房子,圆形添画成一个人在钓鱼,再添画上太阳、树木、小河等,就可以完成一幅钓鱼的作品。又如以剪贴为例,孩子们可以从废旧的画报纸上剪下穿着时装的模特,然后把她们贴在纸上,再添画上T台以及观看时装表演的人,变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该策略还可以运用于立体创作中,如引导儿童用废旧的盒子拼搭成房子、小汽车、机器人等

创意写生

创意写生策略是在儿童创作之前,先让他们对观察对象进行写生,然后把写生的内容作为进一步创作的基础,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最后完成完整的作品。

教师在运用该策略时,可选择儿童熟知的或能引起儿童兴趣的视觉对象进行写生,写生的对象可以是室外的,如风景、树木、花草,也可以是室内的,如人物、静物、环境等。然后根据此写生对象,设计能让儿童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指导语。指导语必须指导儿童在已有写生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并添画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