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指南》与活动区游戏

所属分类:幼儿园资讯管理 发布时间:2025-04-20 20:29:01
《指南》就五大领域提出32条目标,并列举了各年龄段的目标达成的典型表现为教师提供参考。活动区游戏环创与《指南》中目标的关系,活动区游戏类别与功能。

指南与活动区游戏

一、游戏对实施《指南》的重要性

1.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殊性所在

游戏的重要性在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游戏。

2. 《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² 《指南》告诉我们什么?

² 《指南》中的目标告诉我们:幼儿阶段应该学什么。

²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告诉我们: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式是什么。

² 《指南》中说明部分告诉我们: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式是怎样的。

《指南》就五大领域提出32条目标,并列举了各年龄段的目标达成的典型表现为教师提供参考,让教师知道在幼儿阶段哪些经验是最值得学的?怎样的环境有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从哪些方面关注幼儿的发展、了解幼儿的发展。

二、活动区游戏环创与《指南》中目标的关系

1. 活动区游戏材料投放与《指南》目标的关系

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放性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能够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与《指南》五大领域提出的目标相关。

例如:语言领域:

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一: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二: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三: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的技能

教师可以在语言区投放绘本、诗歌和童谣等,让幼儿通过故事讲述、表演或朗诵等活动,体会作品的情绪情感。同时,还可定期评选“讲故事大王”“小小朗诵家”等,鼓励幼儿多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利用录音设备录制故事,有目的地增加引导性提问,让幼儿通过反复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为讲述故事、表演故事积累经验,或是利用多种形式渗透语言教育,比如利用图书、绘画等形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发幼儿间的讨论。

2. 活动区材料的结构化与《指南》的关系

活动区只是一个空间规划的概念,之所以要设置活动区是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作用于环境,通过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然而,目前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是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她们正在为设计能够实现多种目标的材料而大伤脑筋;另一方面,她们不明白为什么有时花精力越大、目标越明确的材料,幼儿越不喜欢,即使设计出多种层次、多种玩法的材料,幼儿仍然不喜欢。 

我们知道,游戏是所有幼儿都喜欢的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诱发游戏行为。从上述材料的不同投放特征我们可以发现,根据教师在材料投放时的预设程度不同,活动区呈现出四种材料

第一种是未设目标的非结构化游戏材料,

第二种是目标隐蔽的低结构化游戏材料,

第三种是目标明确但结果不确定的高结构化规则性游戏材料,

第四种是目标明确而结果固定的高结构化作业性材料。

如果设计了太多高结构化的作业性材料,这些材料虽然直接指向目标,但只能引发被动的学习和枯燥的练习。

三、活动区游戏类别与功能

1.表现性活动区

表现性活动区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的,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幼儿在这类活动区中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具体包括以下功能区。

装扮区

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场所。装扮区是幼儿最能够自由表达意愿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活动区域,但前提是教师为他们创设的装扮区环境足以使他们自由表现。由此,他们对生活常规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叙事能力的发展,对情感的宣泄和补偿,都将在这里得到实现。

1)表演区

幼儿自发地进行故事表演和歌舞表演的游戏场所。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幼儿的再造性想象充分发挥,体现为日益增强的表现力、开朗、自信、合作的品质也都由此得到发展。

2)建构区

幼儿用各种结构元件如积木、插塑等材料进行结构造型的游戏场所。经常玩建构游戏的幼儿,能获得大量有关数量、图形以及空间的核心经验,主要表现在积搭和接插各种作品的过程中、对审美规则的运用上,比如对称、有序排列、均衡等形式美的体现,需要运用到许多数学经验。可见,建构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必须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

美工区

幼儿自主地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场所。美工区既为幼儿提供了精细动作练习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在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通过这样的机会,从简单创作逐步走向复杂创作,其创造性也将日益充分地展现出来。

2.探索性活动区

我们知道,获得新知的过程可以由教师直接传递,也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活动区就是后者。一般来说,新异刺激引发的是探索活动,因此探索是以未知为导向的,目的是使幼儿通过活动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从而获得新知,以充实自己的认知结构。   

对幼儿来说,探索性活动区应当是充满好奇并极具挑战性的,惊奇、疑问、尝试、发现是这类活动的一般过程,如何通过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建构自己的经验,是教师对这类活动区的主要作为。这些活动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益智区

幼儿通过手脑并用操作材料(棋牌类、拼图类)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游戏场所,保障益智区材料的吸引力,使幼儿自觉进入这个区域活动,这将极大地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在数、形、空间等的感知过程中培养爱动脑筋的习惯,使之变得聪明和智慧,并且促进幼儿理智感的发展。

2)科学区

教师通过投放各种低结构化的材料,使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物体属性和事物关系的知识,是幼儿探索发现客观世界物理经验的活动场所。科学区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发展表现力,从而保持求知欲;不仅解决了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的暂时困惑,还为入学以后对这些现象的抽象学习奠定了感性经验的基础。

3)沙水区

幼儿玩沙、玩水的游戏场所。沙水游戏是涉及幼儿各个发展领域多种经验的综合,由于沙水自身的多种特点就极具探索的价值,同时沙水材料的开放性,又适宜于幼儿的多种表现,所以沙水游戏具有探索与表现的双重特点,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具有多样性探索的综合性游戏材料。正因为其材料简单,可配合任何辅助材料,所以探索的价值大,获得的经验多,应当特别重视这个区域的活动组织。

种植饲养区

针对的是植物和动物,这是增长幼儿自然常识、认识生命变化的活动区域,有室内自然角和室外种植饲养园地。主要是提供常见易养的动植物,让幼儿在种植、采摘、喂养、照料等直接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生命循环的特点和价值。相比其他区域,在这里,幼儿作用的客观对象具有动态性和变化性,互动性更强,探索与发现所带来的兴趣更浓。不仅培养了幼儿对生活的乐趣,亲近自然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意识,对幼儿做事的坚持性和责任感也是一种初步养成。

3.运动性活动区

运动性活动区是指在户外场地上引发的,以粗大动作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区域。一方面,身体运动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喜欢运动也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阳光和空气是保障幼儿健康的自然条件,所以户外运动就成为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每天必须进行,运动区的环境创设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但是,运动性活动区绝不只是孤立地发展粗大动作,而是通过粗大动作的自发练习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户外场地的功能区域划分,可以考虑三大要素:

一是发展哪些粗大动作,

二是如何提高综合运动能力,

三是怎样促进运动中的思维发展。

固定运动器械区

幼儿在固定的大型运动器械上进行活动的场所。幼儿的粗大动作是通过作用于特定的环境发展起来的,那些固定安置的大型运动器械正是按照基本动作练习的需要设计的,钻爬、攀登、旋转、支撑、悬吊等等都可以有专门的器械进行练习。幼儿的动作正在发展过程中,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正是幼儿在器械上的自我挑战中小步递进地实现的。

1) 可移动运动器材区

幼儿可用双手操纵移动性运动材料来进行游戏的场所。可移动的运动器材有两类用途:一类是教师根据发展幼儿某项运动能力的需要,设计或投放能发挥特定功能的器材,如走高跷,袋鼠跳,爬竹梯,走平衡,等等;另一类是投放能够做各种组合变化的非结构性材料,如球、圈、绳、棒、箱子、板条、轮胎等能够滚动、能够推拉、能够抛接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价值在于,每种材料有多种玩法,材料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具有更加灵活使用的多功能性。运动材料越具有可移动和可变化性,其丰富的运动体验,对幼儿综合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思维的意义就越大。

2) 自然游戏区

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场所。其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场地特征的多样性上,土坪、草地、石子小路,阶梯、坡地、百草园地,沟渠、帐篷和小屋·。在这样的场地上奔跑、追逐、捉迷藏,能让幼儿体验各种场地特征对身体控制能力的不同要求(比如上坡、下坡,跨越沟渠,绕开障碍物),获得多种运动经验。

的自然游戏区本身就综合了户外的各种环境特征,能够使幼儿安全有效地体验如何调控自己的身体,机智灵活地避开障碍,练习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地应对外面世界难以预料的变化。

4.欣赏性活动区

如果说大部分活动区的幼儿活动方式是动手动脑进行探索与表现的话,那么欣赏性活动区的主要活动方式是通过用眼用脑进行理解和接受。欣赏性活动区主要包括图书阅览和实物展览,这是幼儿增长见识,获得自主发展的重要区域。有文化品味的,尤其重视这个区域的建设。

1) 阅读区

是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安静场所,这是每个必须重点建设的区域之一,好的既要有专门的图书室,也要在班级活动室内设置阅读区,图书室用来进行班级和个人借阅,或作为专门阅读活动的场所。班级阅读区能让幼儿有机会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随时选择阅读。园内图书室与班级阅读区应当形成一定的互动机制。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这是阅读区的主要功能。

展示区

是把各种想让幼儿了解而幼儿又难以亲历的事物,以一种环境布置的方式进行展示的区域。有自然常识的,如植物、动物等;有社会历史的,如城市的过去,文房四宝,传统的劳动工具;有艺术欣赏的,如世界名画、民间工艺品;有多元文化的,如各国标志性建筑、各国的国旗;有民族特色的,如各民族的服装、用具;有民俗风情的,如象征不同节日的物品符号、民间玩具等。通过把图片、实物集中布置或分散布置为小小的展示区,让幼儿了解和分享,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