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
-
知道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哪些可能有害(如过期食品、路边摊食品、含铅高的食物)。
-
简单了解“血铅中毒”的危害(如铅会让人生病,影响大脑和身体)。
-
-
能力目标:
-
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安全标志。
-
养成饭前洗手、不吃脏东西的好习惯。
-
-
情感目标:
-
愿意主动拒绝不安全的食物,保护自己和家人。
-
二、活动准备
-
实物道具:
-
安全食品(如苹果、牛奶)和不安全食品(如过期饼干、彩色糖果、路边烧烤图片)。
-
食品包装袋(带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
多媒体资源:
-
简单动画视频(如《小肚子为什么疼?》)。
-
血铅中毒新闻图片(用卡通图示意:铅从脏玩具、劣质零食进入身体)。
-
-
情景卡片:
-
画有“吃路边摊肚子疼”“咬铅笔”“玩旧玩具后不洗手吃饭”等场景。
-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小故事《贪吃的乐乐》
-
教师讲述:“乐乐暑假吃了路边摊的烤串,结果肚子疼送医院了!医生说他吃了不干净的食物。”
-
提问:“你们有没有吃过路边摊?觉得安全吗?”
2. 认识危险食物
-
分组观察:
-
安全组:新鲜水果、包装完好的牛奶。
-
危险组:发霉面包、过期的薯片、颜色太艳的糖果。
-
-
重点讨论:
-
铅的危害:“有些玩具、铅笔漆皮、劣质零食含铅,咬铅笔或玩脏玩具后不洗手,铅会偷偷跑进身体,让人头疼、长不高!”(配合卡通图讲解)。
-
3. 安全小侦探游戏
-
任务:检查食品包装,找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儿歌强化:
“吃东西,先看看,过期食品快丢掉!
彩色零食要小心,洗手再吃不生病!”
4. 情景判断
-
出示卡片,幼儿判断对错:
-
✅ 吃妈妈洗好的草莓。
-
❌ 咬铅笔头、玩旧玩具后不洗手吃饭。
-
5. 延伸讨论:暑假安全
-
提问:“暑假在家,如果爷爷奶奶给你买没见过的零食,怎么办?”
-
总结:
-
不吃路边摊、不咬玩具和铅笔。
-
吃东西前问大人,包装食品看日期!
-
四、活动延伸
-
家庭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检查家里的零食,找出“保质期”。
-
区域活动:在“小超市”角色区练习选购安全食品。
五、注意事项
-
语言通俗化:用“铅是坏蛋”“保质期是食物的生命”等比喻。
-
避免恐吓:强调“保护自己”而非“中毒会死”。
板书设计:
安全食物:✅ 新鲜水果 ✅ 牛奶 ✅ 包装完好 危险食物:❌ 路边摊 ❌ 过期食品 ❌ 太艳的糖果 铅从哪里来?——铅笔漆、脏玩具、劣质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