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背景
孩子们最近喜欢上了搭建立交桥,所以我们班的积木区小主题是立交桥,我们也给予了幼儿相应的支持,例如:图例、问题墙、基本搭建方法示意图。
观察目标
看幼儿在搭建时是否还会遇到别的问题并且是否会利用墙饰进行思考和解决?
观察过程
积木区中,瀚钦问:“你们的立交桥搭好了?”小平说:“是,完成了。”“杨老师说搭完了要试试能不能通车。”瀚钦边说着边拿了一个露露罐走过来,把它放在笔直的桥上,沿着路走呀走,“刷——噗通”露露罐直接摔在地上,小平聚精会神的看着。瀚钦说:“你们的大桥这里不能通车,车都掉下去了!”小平解释道:“我们这是悬崖。”“立交桥怎么能建在悬崖上呢?”
听完他的话,小平大声的喊起他的搭建伙伴“小刘刘快来!”两个小朋友蹲在“悬崖”边儿上探讨起来。小平说:“这里不能通车,车都掉下去了。”小刘刘听完,把手掌撑开像小尺子一样,然后用手比了比中间的空隙。“这么大”他一边自言自语又一边把积木往上推了推,又用手比了比,还是有一段距离。于是他对小平说“要不我们把它放平试试。”
两个小伙子把积木搬下来铺平,“不行不行,更远了!”刚刚铺好,小平马上大喊道。这次两个小家伙没了办法,“杨老师,能来帮帮我们么?”我走到他们身边蹲下问:“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我们的车通不了了!”“那你们怎么解决的?”“把它铺平还是搭不上,这里是空的。”“那我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把它填满就可以了呀!”“用哪个积木?”“你们去转一转,找一找。”说完,小平真的去积木柜开始环视,刘刘还继续留在原地思考着。
不一会儿小平拿回来一块辅助砖块,他兴高采烈的说:“用这个试试”小刘看到以后开心的说“对对,用这个肯定行!”说完两个人把砖块放在了积木上,“咦?”放了掉下来,放了又掉下来。就这样两个人反复尝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小平看着我,小眼睛里写满了困惑。仿佛在说:怎么就不行呢?
他们的反复尝试都被我看在眼里,我笑了起来:“两个小傻瓜,三角形积木当然放不住东西啦!“哈哈哈哈”他们自己也笑了起来。
这时收区的音乐响起了,我让他们留下作品跟我去回顾了。
“小刘刘,你今天完成计划遇到问题了么?”“遇到问题了,我们的大桥不能通车。”“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帮小刘刘想想办法!”说了,我们组的孩子们一起来到了积木区。“这个是三角形积木,这里连不上”他一边进行讲解,一边比划着。“怎么能解决三角形下坡这个问题呢?如果上面放不了,哪里还可以放?你们讨论一下去试试吧。”我刚说完,孩子们就讨论开来,有的说用异型积木有的说干脆就这样吧。“下面可以试一试!”小刘刘又想到了好点子,自己边说边走向材料区,孩子们也跟着他忙碌起来。
快看,孩子们一起完美的解决了这个有点难的“悬崖”!第一座有隧道的立交桥在中三班诞生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在小平说出悬崖时,我想这是有他丰富的想象力在里面。而他叫来他计划里的同伴一起解决问题时,说明孩子已经有了中班初期的合作意识,知道要与同伴共同解决两人的搭建问题。小刘刘听完问题后,用小手在积木间测量。这个小小的动作能看出他有很丰富的搭建经验,也很快明白了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在小平去找材料时,他一直在悬崖专心的思考着,我想他一定对搭建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很强的专注力。用砖块反复尝试的他们,一次又一次不怕失败也没有急躁,真的很棒。
在我打趣两人之后,他们也开心的笑起来说明两个人知道了自己尝试的误区,在回顾时,我问小刘刘有没有遇到问题,就在我想着他会不会说出自己的问题时,他很准确的说了出来。能看出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进步,并且能理解回顾时间的作用。在我抛出问题时,他积极的思考,想到症结所在,真的很聪明!最后和同伴共同解决了搭建问题,并且是很完美的搭建作品。
机会和可能性:
1.对于积木区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我可以引导他掌握更有难度的搭建技巧,提高搭建水平,来给小朋友做讲解。同伴间的交流学习应该是更快的。
2.把孩子们自己解决的问题单独放在一个墙饰区域,增加树立其自信心,激发搭建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