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在歌曲中分辨“鳄鱼来了”小猴藏起来,“鳄鱼走了”小猴鲜明的乐曲节奏。
2.尝试利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荡秋千”、“藏起来”的游戏。
3.愿意参与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运用身体不同部位进行“荡秋千”、“藏起来”。 活动难点:能够自主、即兴的运用身体动作表现与之相应的音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椅子围成大马蹄形;钢琴;三个小猴指偶;一个鱼服饰;树木、房子、小草等布景。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荡秋千的游戏、初步了解小猴子和鳄鱼的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去森林公园里面玩,公园里面呀住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跟随音乐入场)
2.通过手偶游戏,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及故事情节。
师: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几只小猴子?(三只)今天他荡秋千的时候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
(二)理解歌曲前半段,尝试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1. 引导幼儿感知(嘚--嘚--嘚嘚--嘚)的变化
师:“有几只小猴在荡秋千? 它们是怎样荡的?(嘚--嘚--嘚嘚把你们的小猴也准备好,我们一起跟随音乐荡秋千。” 2.启发幼儿探寻小猴在身体不同部位荡秋千。
师:小猴子荡秋千可高兴了,刚才它是在老师的哪里荡秋千呀? 看啦!看看他是在哪里荡秋千的?
① 师:现在它想到我胳膊上荡秋千。
② 师:又来了一只小猴,两只小猴要荡秋千啦!
③ 师:现在三只小猴要荡秋千啦!你们想要小猴荡到身体的哪我们准备好开始荡啦!
3.感知整体音乐!
师:刚刚呀小猴告诉曹老师,他们荡的高高的可开心啦。
(三)理解歌曲后半段内容,尝试运用不同部位“藏”
1.师:鳄鱼来了小猴们是怎么做的?”小猴子藏到那了?还可
2.师:鳄鱼走了小猴子是怎么做的?高兴的出来玩喽!
(四)引导幼儿到森林里荡秋千,体验“鳄鱼来了”时的紧张感的轻松、欢愉感。
1.体验在身体的不同地方荡与藏 ,感知“鳄鱼来了”时的紧张后的轻松、欢愉感。
师:我们要去森林里面荡秋千还可以藏到哪里呢? 2.小结:鳄鱼来了我们要怎么办?
3.两只鳄鱼出现体验“鳄鱼来了”时的紧张感和“鳄鱼走了”后
4.自然结束
师:孩子们,今天带着你小猴子玩的开心吗? 你们真勇敢! 怕,快给自己鼓鼓掌吧!
七、活动延伸
师:刚刚小猴告诉曹老师,他想到户外荡秋千,快带着小猴荡秋千喽!
活动总结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巧妙地激发幼儿情感。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荡秋千”是幼儿喜活动时幼儿能经常玩荡秋千的游戏,幼儿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
2.通过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情感,整个教育活动中,我都是以“小节发展的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幼儿。
活动开始,以带幼儿逛公园作为情境导入,利用小猴子指偶吸引荡秋千,躲避鳄鱼的故事情景贯穿整个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歌,一边演示手偶,激发幼儿运用身体大胆表现歌曲内容的兴趣方式,激发了幼儿自主的游戏。
3.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运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事莫过于游戏了。针个活动分为:幼儿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荡秋千,藏小猴”;幼林里荡秋千,利用森里里的大树、小草、小山等进行躲藏;多只进行躲藏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