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娃娃家活动中,孩子们经常装扮成小厨师给娃娃做饼干。每次与“小厨师”的交流中,孩子们都能主动介绍“饼干”的口味,有水果味的、巧克力味的、还有牛奶味的等等。到娃娃家做客的小朋友也常常会点餐要“小饼干”。看到孩子们对于饼干十分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一节泥工活动——《小熊的饼干店》,和孩子们一起做“饼干”。
在活动中,依据指南艺术领域提出的: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我采用了活动游戏化的指导策略,在活动开始前,我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个小厨师帽的贴纸贴在胸前,告诉孩子们今天他们的身份是小厨师,我是厨师长。在引入时,我还选用了一张戴厨师帽的小熊,和孩子们说:小熊厨师的饼干店忙不过来,想邀请小二班的小厨师们帮帮忙。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有的小朋友还很珍惜的用小手捂着胸前的小厨师帽。在活动中,我也一直用“某某小厨师”的称呼叫他们。孩子们沉浸在小厨师的游戏角色中,玩得很开心,也很认真。
指南艺术领域还指出: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在此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能够更直观的观察饼干的外形特征、不同的纹路等特点,我运用了图片观察、实物观察、环境支持的指导策略。我首先运用ppt出示了不同饼干的图片,孩子们通过观察说出了饼干的形状有圆形的、有正方形的、有长方形的、还有小动物的,并通过图片细节观察,孩子发现并说出了饼干上有五颜六色的糖果、葡萄干、巧克力、花纹等等。为了支持幼儿创作,我还在每一桌上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盘真实的饼干,这些饼干是通过精心挑选的,其中形状、颜色、装饰都各不相同。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不知道要怎么做,便会看一眼桌子上的饼干,还有的幼儿想做出饼干上的花纹,便直接拿起桌子上的饼干往上面印,还有的幼儿看到桌子上提供的夹心饼干,她边拿起不同颜色的彩泥叠放在一起。这些操作都是孩子们通过观察我提供给他们的实物自发产生的。在班级的环境中,我还用纸板绘制了饼干屋的门店,在里面贴上了各种各样的饼干的图片,并把纸板立在了幼儿展示台的后面,展示台设置在了教室的最前方,以便幼儿观察与放置作品。有的幼儿没有思路时,会看一看前面的图片,还有的幼儿在到展示台前放作品的时候,看到了前面的图片后,转身回去又做了一个。
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迟迟没有动手,观察到这种情况后,我运用了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和启发提问的策略。看到孩子一直没有动手操作的情况后,我走到孩子的旁边,拿起一块泥,自己一边说我的想法,一边自己操作,就像孩子同组的伙伴一样。全程我没有与幼儿进行交流,只是自己一边做一边自言自语,幼儿看着我操作后自己也拿着泥开始进行尝试,我问她你想做什么样子的饼干?你想在饼干上放些什么呢?这时孩子说我想做一个圆形的饼干,上面放上彩色的糖豆。我继续问:“你的糖豆怎么做出来?我也想试试。”孩子说:“就是拿一小点橡皮泥,这样揉揉揉,然后按在上面。”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路。并且最终做出了上面有“彩色糖豆”的饼干。
通过此次活动我感受到教学中多种的指导策略,能够让活动的内容更丰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好的指导策略,就像是为幼儿引路的明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