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对象
大班
年龄段/班
大三班幼儿
观察时间
2017年4月
观察背景
观赏性的封闭绿地,创生成可进入的环境。孩子们会进入活动区域干些什么?
观察目标
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草坪小路铺设的问题
观察过程
“这里草被拔了”“这里也没了”“这是要干嘛?”“好像一条路”草坪的变化一早引起了孩子们的围观,各抒己见,
那到底这里是要干嘛呢?
“我们的小路”游戏化班本课程就这样从孩子们的偶然发现中开始了!
(追随幼儿兴趣的学习能激发幼儿的愉悦感和兴奋感,推动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幼儿更愿意去探索新事物。)
第一次讨论
“这里到底能干嘛呢?”孩子们大都围
绕里面可以玩什么游戏进行分享。并用
绘画的形式表达。
在分享中
悠悠:“可以玩躲猫猫。”
于廷轩:“里面有个坑。”
接着很多小朋友都提出关于草坪地面不
安全的问题:
1.有坑
2.土踩了会脏
3.有石头容易摔跤
实地考察,直观体验
出现上述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后我们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因为直观体验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
在实地考察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自主探索,进行直观体验,发现问题,选择答案。
任务一:观察草坪路面特征。
(孩子们用脚踩、踢、戳、抠泥土,在探索中认识到草坪中的小路全是硬硬的泥土,还有废弃的树枝、树叶、石头。)
任务二:观察草坪周围环境。
(草坪小路周围是低矮的灌木丛、两颗大树。)
孩子们通过谈论发现:因为小路泥土的脏和不安全性让他们的游戏无法正常开展,所以决定在泥土上铺一条小路。
就地取材,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已有丰富的自然材料和收集的废旧材料,所以教师引导幼儿在幼儿园中寻找。
教师布置幼儿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找材料,最后与幼儿一起从幼儿园已有的环境中搜集了轮胎、木块、石头、废旧报纸、砖头等材料。这样在铺路的过程中能让孩子们从这些原始材料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并促进幼儿形成环保、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
最后我们还设计了一张铺路设计图。
综合实施,合作分享
第一次铺路
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行分成4组。
在面对陌生的材料,没有任何讨论与组织的情况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并且沉浸到了自己创设的游戏情境中。
萱萱:“羊老师我的头被撞了两次”
小牛“何老师他把木块乱放”
糖果“他把报纸踩破了”
在合作铺路过程中,各种问题也在不断的显现:大部分幼儿主动合作意识不强烈,往往按个人的喜好就近随意摆放,铺出来的小路中总是会出现材料缺失无法行走的情况……
铺路完成,孩子们对自己的成果表示相当满意,迫不及待开始试行。
Apple:这里的轮胎谁铺的,都翘起来啦!
科科:哎呀,这么难走,我都要摔跤了!
最后试行的结果让孩子们很失望,这条小路处处充满问题,迫切需要改进。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涉及到安全问题外,我们并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在旁拍摄了视频和照片,回到教室后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了播放。
反复观察,探索尝
想象永远是美好的的,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观看过视频和照片以后,孩子们发现了更多的问题:木块太小,无法固定,有的轮胎太小太软,一踩就会塌陷,不利行走……
第一次尝试铺路虽然没有一次到位(当然,这也是必然的),可孩子们的积极性却没有受到一点影响,他们很热烈地讨论了第一次的得与失,清楚了问题所在,然后兴致勃勃的准备第二次尝试。
小吴同学说了,一定要把小路铺好,让整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可以一起在我们的小路上愉快的游戏!
带着这个美好的目标,我们从安全性、美观性、实用性到材料选取的便利性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方案、否定方案,再提出、再否定,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六次集体讨论,尝试了两次的大规模铺路,一次全面撤路以及一次小规模的整修,最后终于在双十一之前,让我们的小路初具规模。
我们的小路是这样的:以轮胎为主,配以砖头、木块和鹅卵石,鹅卵石及木块分别放入轮胎中间,防止到处散乱,既美观又安全,各个轮胎之间用麻绳固定,防止翘起导致摔跤。
形随势生:丛林大冒险
小路铺好了那我们在里面开始游戏吧!“这里像丛林一样,要不一起去探险吧!”男生女生们从操场各个角落的材料自选区上找到了梯子、铲子、轮胎、垫子各种材料,全部放进小路里,开始了丛林探索。我们每天的主题都不一样哦!今天是烧烤,在丛林里取火,取水,找昆虫;明天是种菜,找到合适的土壤浇水,埋下种子;后天开始寻宝,把我们自己带来的小宝贝藏在小路里,画好藏宝图……幼儿园的所有小朋友都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场,他们会去走一走、试一试,做着探究。
观察分析与反思
空间再创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尊重、悦纳、顺应;听到最多的是“我们”这个词,在这里,老师的角色是观察者,解读孩子实践过程中不断引发新问题的产生并及时给予幼儿自己尝试努力解决新问题的环境与材料,使幼儿始终置身于需要学习的状态中。对话者,触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发起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且及时准确地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有效地给予幼儿随时必要的帮助。支持者,引导孩子全神贯注置身在活动中,深人探究、丰富体验,积极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