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优质活动方案范文《府南河上的桥》

所属分类:活动和游戏方案 发布时间:2021-03-08 10:38:40
小编设计活动是围绕着桥来展开的,让幼儿认识桥梁的结构,桥梁的种类。尝试用沙搭建桥梁的外形,让幼儿与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增强幼儿的搭建技能。

活动目标

1.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尝试解决沙池搭建中遇到的问题。

2. 探索发现能让沙塑形的方法,主动寻找适合的材料进行搭建。

3. 能有序取拿、收放、整理工具和材料。

活动准备

结构游戏材料、清洁工具、百宝箱

经验准备

一.组建修建队,会分工合作搭建。

有着同样想法的孩子聚在一起,自主形成了5个修建队,孩子们一起去收集府南河上有什么桥?古今中外有什么样的桥?孩子们分成了人数相当的3组,每个组画了设计图,有设计浮桥的,有设计梁桥的,有设计安顺廊桥的,在设计图中,能发现孩子们的创意和有细节设计,如:河道上桥的架空,每座桥的设计等等。孩子们收集很多的图片,进一步的提升孩子们的修桥的经验。

二.梳理沙的特点,帮助幼儿总结经验。

通过观察,大部分孩子们对沙是有经验的,知道塑形需要用水和沙混合,知道工具桶可以倒模出造型,也知道在沙上可以写写画画。并且家长和孩子也共同回家收集和调查了玩沙的方法,并将方法图片、欣赏图片放在了沙池,供幼儿学习发现。有了这些经验的分享和学习,孩子们“建筑工地”上的家从最初的沙堆堆变成丰富的大房子。

一.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沙池,开始结构游戏导入:

(1)昨天搭桥的时候,有位“建筑师”告诉我:在搭桥时,桥面总是垮掉,那我们怎么才让桥面不倒呢?我们为他想想办法

(2)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一会儿建筑师们都可以试一试。现在和你们组的小伙伴商量一下你们今天修建什么吧!(引导幼儿尝试辅助材料来搭建,比如纸板等)

(3)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分工,并开始游戏:建筑师们,开始工作吧!

二.幼儿游戏,教师进行观察、引导与支持。

(1)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程中的同伴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沙池技能欠缺的幼儿适当支持,引导幼儿发现塑形的搭建方法。

修建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

在图片上看到的样子其实挺简单,但孩子们的修建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孩子们最初的结构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A:不知道在哪开始修,。

B:桥梁常出现倒塌,因为孩子解决不了沙和水混合比例的问题,于是就不修了;

C:经常会重复修建和调整同一个地方,导致修建时间很长,但却体验不到成就感;

针对问题我们采取的解决办法:

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就是孩子需要提升的地方,于是我们引导孩子观察设计图,最想修什么样的桥?怎样让桥立得更稳?引导孩子进行讨论、解决;孩子们也在设计图上标上了修建先后的数字记号。

3、小结、评价:

(1)引导幼儿欣赏搭建的桥,有没有解决当时问题?

(2)说说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以及新的发现。

(3)鼓励幼儿进行经验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幼儿搭建兴趣导入为主,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分别运用了八大支持策略中:观察等待和陪伴鼓,尊重幼儿的意愿,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以下几点是我对本次活动进行的反思:

一.从核心经验来看:

活动前,我通过与班级教师沟通、与幼儿互动交流的方式,关注幼儿的建构水平,结合幼儿的兴趣开展活动,分析了沙的特点,幼儿在游戏遇到了搭建桥面的问题,因此提供了百宝箱,为幼儿找适宜的材料。

二.从活动设计来看:

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的形式是符合小班下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紧扣目标。整个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以提问的方式来开展,总结孩子们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桥墩立起来?”“搭建桥墩可以借助什么材料?”

2. 以问题导入的形式,请幼儿交流遇到的问题,老师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以修桥为切入点,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探索不同工具,探讨“怎么将桥墩立起来?”孩子们尝试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工具和游戏材料,比如吸音板、纸板、PVC管等材料,结合这些材料,幼儿用挖、垒、堆的技能来搭建桥墩,教师鼓励幼儿搭建不同造型的桥,根据沙的特点,幼儿在沙里加水塑形,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投放材料,给予幼儿支持,遵循了幼儿从已有经验到新经验的逐步过渡原则。

3.经验梳理环节

    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师幼共同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回顾捕捉信息的方法。从幼儿的回应来看,幼儿掌握借助PVC管搭建桥墩的方法,接下来孩子们将进行不同的桥的造型。 

三.从材料提供来看: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激发兴趣;材料的提供层层递进,为目标服务。起到了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作用。

四.从教师的组织来看:

“心有目标”的观念引领着我在活动中能以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孩子们互动,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倾听,运用多感官发现数量信息,进行感官计数。实施过程中我也运用到了一些组织策略:

1.等待:活动中能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并将语句说完整,等待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2.关注:也能关注到个体幼儿的差异,实施个别指导。

3.追问:孩子回答未完整或不清楚,或是没有第一反应说出答案时,会有适当追问,让幼儿理解并说出答案。

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我的部分指导语有些拉杂,需再提升指导语的针对性。

五.从达成目标情况来看:

    幼儿参与度很高,班级幼儿前期有与同伴合作得经验,乐于与同伴游戏,能在与同伴游戏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代替,“怎么样让桥墩不到?”“怎么修建不同类型的桥?”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收获。因此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