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 论文】《幼儿园特殊儿童的表现及教育》

这是幼儿园教育论文,仅供学习交流。特殊幼儿的表现行为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需要着力去解决的问题之一。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第十四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者

  沈小洁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园特殊儿童的表现及教育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孩子生活之初的头几年,在他的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周围的人以及丰富、多方面的人际关系。”每一个班级都是由个性化的孩子组成的集体,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环境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而良好共性是在个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性一旦形成,便反作用于个性,促进孩子全体素质的进一步优化。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影响,孩子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作为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教育者,我们怎样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

幼儿园特殊儿童的表现行为与家长和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来教导特殊幼儿的特殊行为,使其走向正常。对我工作过的幼儿园3-6岁年龄中的3名幼儿进行了总结。记录下了他们的特殊行为和表现,我查阅了一些专家研究特殊儿童的结果,也分别提出了对班级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希望能够使家长和老师正确对待特殊儿童,使得特殊儿童不在特殊,让他们在关爱和理解的环境中度过儿童时期,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表现、教育方法

  正文

 

我这里的特殊幼儿是指身体健康,因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方式等众多因素导致幼儿的性格不能够很好的融入大集体、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不能够独立完成自我需求的幼儿。在特定的意义上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却在孩子们表现自我时常会因自身的娇蛮任性的特殊,在幼儿园里不愿意主动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相处,至此便成为了一个缺少交流体验、唯我独尊的孤独孩子,由于对家人的依赖、对幼儿园新环境的长期不适应,这样的幼儿要么,从进园哭到离园,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一切集体活动不愿意参加总是自己窝在自己的坐位上,任凭老师如何跟其交流都不予回应。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使得特殊的儿童成了离每个人都并不遥远的事,导致儿童的自闭行为、智力问题、学习障碍、知觉问题、多动症、攻击性行为、情绪问题、个性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交往障碍、身体素质等问题,产生因素,家庭与父母的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和在母体怀孕的心情等等,了解并控制这些因素是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

特殊幼儿的表现行为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需要着力去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今的家庭大多都是所谓的421模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从这样的模式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出幼儿在家庭地位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现在家长的文化水平都很高,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或参加各种培训活动,掌握教育幼儿的方法。但是由于家长工作繁忙,由爷爷奶奶照看,大多数幼儿从小就在溺爱和错误的教育中成长,自然而然他们变成了特殊的幼儿,他们的一些行为表现也就变得特殊了,而又不能及时发现,就可能造成以后生活和学习的一系列问题。

(二) 目的与意义

我想通过对特殊幼儿的了解,来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引起家长的重视,让他们了解自己错误的教育观念,自己一系列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样不但可以进一步探知特殊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需要,而且也能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找到合理的适合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教育管理方式,也能为幼儿教师指明教育的方向,从而构建出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特殊需要儿童潜能开发的理论、方法和模式,促使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 解释特殊儿童

1、特殊儿童是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个别差异特别显著,而可能有特殊的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儿童。2、有特殊的儿童: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后天失调,以致在学习或适应上有特殊的困难或特殊的需要。3、得天独厚或的儿童:特殊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赋优异教育;一类是身心障碍教育。我所观察的特殊儿童都出生在很优越的家庭环境里,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过度关心和溺爱导致了他们的行为和表现不同于正常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成为了特殊儿童。

二、  文献综述

 1、《救助父母---理儿童日常行为问题实用指南》有关儿童教养与约束行为观点在理解儿童以及帮助儿童改变行为方面有用的。2、《如何引导暴躁的孩子》一书说到:帮助那些适应能力较差、容易感到沮丧、脾气暴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以改善孩子思考问题和与人交往的能力。3、《和孩子划清界限》中行为的目的。中说到儿童行为带有三种目的的行为又分为二大类:主动进攻型行为和被动护卫行为。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幼儿班级

年龄

性别

代名

小班

3岁5个月

乔乔

中班

4岁2个月

康仔

大班

5岁6个月

小力

(二)结果分析与探讨案例:

案例:1、小班的幼儿名叫乔乔,刚进入小班不适应,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小朋友上课,自己在区域里面玩操作材料,老师要求她坐到位置上一起和小朋友上课,她就跑出教室,整个幼儿园到处的跑。同时也比较地任性,遇事容易急躁。分析:由于幼儿园对于小班幼儿的规则训练并不是很注意,刚入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没有太多的规则意识。乔乔在进入小班以后对上课十分没有兴趣,每天只能听几分钟还要老师时刻看着,经过了解乔乔的妈妈在她2岁半的时候就怀孕了,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她,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生了妹妹,家里人更没有时间照顾她,在家时任由其自然发展,因此乔乔已经养成了,满足不了的时候就发脾气,家里人怕她吵到妹妹就不停的满足她。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任性、脾气暴躁。家里人也是处处顺着她的脾气,所以乔乔对于老师的批评总是无所谓的态度,还表现出生气反抗。

案例:2、中班幼儿康仔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平时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有礼貌,但是进入中班以后发现他会时不时的说脏话,而且对于碰他一下的小朋友拳打脚踢,在老师询问他为什么打人的时候他总是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不是我的错,是**先弄我的”这是他的一贯说法。对于老师的教育总是听不进去。分析:康仔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的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一方面也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这与家庭教育方式也有关,由于家长过分的溺爱,并教育他不要吃亏,导致幼儿产生任性的性格。

案例:3、大班幼儿小力,是个特别的孩子,人很聪明,但是做事不够专注,缺乏耐心。不愿意学习本领,上课经常开小差,经常在上课时提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分析:经过了解,是因为孩子的家长总是给他灌输许多知识,现在的家长总是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怕孩子遇到一点困难,总想让孩子知道的比别的孩子多,比别人聪明,所以硬给孩子灌输许多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知识,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幼儿园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学到过多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其兴趣,因此,现今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压力,总是被迫学习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产生了厌学的现象。

四、教育方法

特殊儿童并非真正意义上身有缺陷的儿童,而是有一些特殊毛病的儿童,特殊儿童虽然特殊,但是如果我们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用“非常心”,实施非常手段;但在生活适应与人格发展上,则应力求平常心和平常手段,因材施教,每个特殊儿童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1、改变错误教育观念家长对孩子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娇。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不只是体现在对子女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是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使幼儿在各方面平衡地发展。针对孩子的特点与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从生理上关心照顾他并逐步适当地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进一步了解孩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教育和培养他做事专心耐心的品质、行为习惯。教师可多观察亲近、帮助他并尽量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从而适当帮助他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同时家长应放手,让他们逐渐具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不再包办代替,对幼儿的进步要给予鼓励,才能增长幼儿的自信。

温和的处罚方法

温和的惩罚方式

年龄

惩罚的行为类型

何时惩罚

暂时隔离

2-6岁

大部分行为,特别难以处理的行为。

立刻

自然结束

3-6岁

某些行为

立刻或稍后

逻辑结束

3-6岁

大部分行为

立刻或稍后

行为处罚

5岁以上

所有行为

立刻或稍后

2、正确对待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这一特点,假如就此采取一些非凡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要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便马上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信任。

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和家长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

行为

处罚

1、骂人,说脏话。

学习说一句赞美或表演的语句。

2、打小朋友

停止和小朋友玩游戏十分钟。

3、对老师父母撒谎

回家不许玩自己喜欢的事情。

3、帮助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幼儿做事情不专注是由于没有耐心,自我控制力差,完全凭爱好,再加上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所以,有些孩子一碰到学不好的东西,就轻易丧失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就是适当降低要求,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他碰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使他能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最终体验成功的喜悦。多说些赞美的话,帮助他逐步树立自信,产生持久的学习爱好。不要急于求成,毕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育生涯中面对的孩子不计其数,也许我们不能保证把握了每位孩子的个性特征,并“对症下药”,做到因人而异。但只要我们本着“给孩子真爱,让她成为她自己”的教育理念,那我们面临的特殊孩子就不是问题孩子!让我们把真爱撒向每个角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美】罗斯.w.格林博士《如何引导暴躁的孩子》

2、小巫《和孩子划清界限》

3、《sos救助父母》处理儿童日常行为问题实用指南

🏷标签:论文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