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
你打算给孩子们讲什么?
有个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会把讲台让给孩子们,让他们讲讲这个春节的所见所闻,讲讲对病毒的认识,讲讲对医生护士等职业的看法,讲讲长大后的梦想,讲讲新的成长。听完这些,我会认真地给孩子们上一节关于自然和生命,责任和担当的一节课,也许他们现在还听不懂,但敬畏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会开出花来。”想来这位老师的回答戳中了很多幼师的内心,疫情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影响,恰恰赋予了幼儿园教育以新的可能和契机。基于儿童视角,幼师们可以尝试从“身心健康、科学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链接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真实经验和发展需要,进而挖掘与实现相关价值。一、身心健康
入园“第一课”,围绕疫情与安全开展生命话题的谈话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温馨的环境。
如利用彩色气球、卡通人物等进行环境创设,点缀“欢迎回家”的字样。其次,形式上也不用过于拘泥,放松的氛围和随意的姿态可以使人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
再其次,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新冠病毒这个坏家伙”“戴口罩的故事”等话题引出幼儿更多的讨论。
最后,如果幼儿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教师也应不回避、不忌讳,有效地和幼儿进行沟通。
在安抚情绪的前提下,利用大自然的事物进行生命教育,让幼儿从具体生动的事物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二、社会认知图片关于“病毒”的主题内容,小、中、大在科学认知方面的核心经验就会有所不同:
01.小班重在激发“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幼师可以开展《病毒来了我不怕》、《冠状病毒小怪兽》主题游戏,模拟防护场景,寻找班级内有卫生隐患的物体,让幼儿充分表达对病毒感知的独特理解。小班幼儿更多聚焦于家人,体会亲情和关爱,聊聊并夸夸陪伴自己的家人,可以开展主题《爱的保护》班级活动,从中能够体验到家人对自己的保护与爱护,萌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进而喜欢和家人在一起。02.中班重在“积极主动地探究”
——以此病毒为载体,积累和获取一些"调查收集"等探究方法,比如《口罩的秘密》,通过调查、收集了解相关信息,获得与口罩相关的信息并发展搜集、归类、比较等探究能力。主要涉及“感受关心与同情,尊重他人”,并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具体到不同年龄段:
01.小班幼儿更多聚焦于家人,体会亲情和关爱,聊聊并夸夸陪伴自己的家人,可以开展主题《爱的保护》班级活动,从中能够体验到家人对自己的保护与爱护,萌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促进社会心理完善。02.中班幼儿则会拓展至比较熟悉并且关系密切的医护人员以及身边可以看到与感知到的志愿者、社区服务人员等,通过采访、表达感谢、自我实践的方式,表达对医护人员或志愿者的尊重、关爱和感恩;
可以开展《谢谢白衣战士》、《你好,志愿者》等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身边的这些人在这场战“疫”中的各种付出,产生对这些人的尊重与感恩之情,进而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些人的认识与爱。03.大班幼儿则可以进一步拓展至距离自己更远的更多人群,比如医护人员、科学家、解放军叔叔等此次疫情背后八方支援的各类人群的典型素材,重在引导幼儿思辨这些行为和实例背后的意义,表达致敬的情感,落脚点或说重心放在引导支持大班幼儿萌发“长大我要成为您”的积极情感,可以开展《长大我要成为您》之类的主题活动。
以生活为教育,变危机为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