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因为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在幼儿园活动中经常发生无意识的磕碰。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磕碰后,家长自然是要和园所老师进行“沟通”的,有时候园长还要出面进行调解,说不烦恼那是骗人的。
这位“聪明”园长的办法说起来也没有多复杂,就是最大限度地限制孩子的自由,生命在于运动,安全在于静止。这样老师有限的精力可以用于在第一时间抓住“不老实”的孩子。他们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班级内活动
孩子行动都要听老师的指令。你还以为他们都在教室里坐着军训,机械地跟着老师做动作或念句子。
户外运动孩子会被安排户外做一次操,做完操后就不再安排其他户外运动,也严禁孩子自己去户外溜达。
喝水为减少和管理孩子上厕所的时间,并不会让孩子想喝水就喝水,有些孩子渴了也只能少喝。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确实都“听话”、“文静”了好多,大大降低了孩子在园所中受伤的几率。
可是这位园长以牺牲孩子的自由去换取安全,来达到规避安全风险的方式,是我们不愿意看见的。因为这样的“安全”于孩子来说是场折磨,而且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远远要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自闭
爱玩会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建立友谊的过程大多是通过玩耍进行的。没有充足的玩耍,久而久之,只会一个人闷闷不乐,甚至会产生自闭现象。
体质下降3-6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通过跑、跳等动作可以促进大肌肉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发展,也能促进骨骼发育,增强体质,过分安静、乖巧会导致体质逐渐下降。
意志消沉孩子长时间得不到体能上的发泄,时间久了,内心的激情也就得不到释放,心情会变得压抑沮丧,意志消沉。
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我们都应该了解,环境的安全并不是真的安全。相反,因为被过度保护,因为身心发展受到压制,当孩子面对环境时他没有分析、判断、适应环境或躲避危险的能力。那时孩子如果遇到危险,将是一场灾难。真正的安全是教会孩子什么是危险的,如何逐步把它变成孩子可控的安全的事情,不断扩大安全的边界,才能逐渐建立能力面对更大的危险。所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训练他们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保障幼儿安全的有效手段。《幼儿生活与安全》多媒体课程,运用音、画、动漫等形式,把幼儿教育专家、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专家总结的儿童生活中最易发生的潜在安全事故点、最具代表性的儿童安全知识点,以幼儿园公共课程的形式,通过听故事、玩游戏、延伸阅读三个环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安全知识,习得自我保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整体上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听故事
每一个安全知识点都是用故事的方式来呈现给幼儿,精美的图片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接受安全教育内容。
玩游戏
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内容和场景,再现日常生活中的危险情境,通过连线、拼图、判断、排序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应急时的方法。延伸阅读
提供与主题有关的相关素材,如儿歌、故事等,拓展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加深幼儿对相关主题的认识。教师教案
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教师可按照教案的流程组织教学活动,也可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