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园获奖活动论文《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

所属分类:教育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2 11:41:45
引导参加活动的每个孩子都有规则、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幼儿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发展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超前意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更多幼师资源,公开课,教案,比赛课件等,关注幼师OK网。

第十三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论文

参赛作品名称

《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

参赛作者

 崔少燕 

单位名称

 山东 省   青岛莱西市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项基本活动。更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而户外体育活动中更是以游戏为主要表现形式,深受幼儿喜爱,更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其活动的趣味性和自由度,不仅有利于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因人施教。但目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材料贫乏的现状,为切实优化户外活动质量,我从组织活动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策略等几方面入手,浅谈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及其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户外体育活动;运动能力;安全教育

正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由此来看,发挥好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游戏活动,以达到强健体魄、健康成长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将是本文探索的关键。

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概述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积极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坚强乐观、勇敢自信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基本动作练习

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主要有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投掷等。之所以称这些锻炼内容为基本动作,是因为这些动作是人的生活中的主要运动内容,而且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所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对于锻炼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正确姿势非常重要。

2、身体姿势练习

幼儿的身体姿势主要是坐、走、立的姿势。身体姿势正确与否对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而对幼儿进行身体姿势训练效果较为有效的训练内容是体操练习,幼儿的体操主要有徒手操、轻器械操、听口令走步等。徒手操是身体姿势训练的主要内容。轻器械操可以选用儿童哑铃、球、棍棒等等。

3、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以开展某种基本动作练习为主的有一定练习规则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有锻炼身体平衡能力游戏、有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运动性游戏等。

(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选择的原则

从发展幼儿主体性的目标入手,选择的内容就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发展,能否促进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能否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因此,选择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当学习的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要求时就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改变让幼儿机械模仿式练习的模式,让体育教学内容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之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游戏和自选的自主游戏之中,让充满趣味的游戏成为教学内容,使幼儿自己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2、内容要有发展性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适宜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幼儿跳一跳即能够得到的内容。教学内容太简单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内容太难也不利于幼儿的接受,甚至会让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遵循幼儿动作形成规律、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动作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各年龄段幼儿对走、跑、跳、投掷、爬等的目标都是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应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幼儿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二、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幼儿由于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动作协调度及灵敏度都欠缺,通过参加各式各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让不同能力水平及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在玩竹梯游戏中,小班的孩子可以单纯的走梯子间的空,中班的幼儿可以跳、跑,大班的孩子就可以进行攀爬、跨越障碍等训练,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针对性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户外游戏一般都有规则,而规则是具有一定的品德教育的内在因素。游戏规则贯穿着游戏的全过程,要求每个幼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户外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耐力和对信号的反应力,镇定、勇敢、克制等品质,从而促进了幼儿良好的个性的形成。户外游戏活动还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幼儿机智、勇敢、努力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因为有助于培养他们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还可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互助友爱的精神和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性格。教师既要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保持和伙伴的协调一致;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有违反规则的行为,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的所有活动中,以体育游戏活动最受幼儿喜爱,体育活动能让人放松心情,有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对于幼儿来说作用更为显著。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幼儿拥有更好的身体抵抗力,良好的精神状态。所以教师应积极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幼儿,增强其自信心,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能力不强的孩子树立自信,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

幼儿园体育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来开展游戏,同时穿插基本动作的训练,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及发展,完善幼儿的基本动作。由于大部分体育活动是在户外进行,因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幼儿健康成长。

(五)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教师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场地及材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体现一物多玩的方式。幼儿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和帮助幼儿,先让幼儿体验一物多玩的乐趣,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游戏的兴趣。

三、目前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虽然丰富,但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长此以往,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下面我就目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1小时。”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并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规定。但现在很多幼儿园组织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导致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1、场地有限

由于班级数众多,为保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采用按班级进行分区域活动,导致平均下来幼儿的体育活动场地减少。

2、时间有限

幼儿园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以及临时组织的活动,都会占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3、难以管理

户外的大型活动或玩具都会增加幼儿的受伤几率,作为教师会比较担心从而会更倾向于安静操作的室内活动。

(二)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不足

户外体育活动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基本体操、体育游戏、器械练习、水池、沙池活动等多种形式。但有些教师对这一范围的理解不足,把户外体育活动的范围缩小化,单纯的局限于玩大型成品玩具以及各种小型器械,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多以幼儿走、跑、跳为主,且活动的强度和密度均较低,这样就导致户外体育活动形式单一且活动量不足,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教师对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指导少

到了户外幼儿有了更多的玩耍机会,有了更宽广的活动空间,这时教师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保证幼儿的安全上,对活动的指导少,主要表现在:

1、对活动的组织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太多的随意性。

2、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观察是否有威胁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因素,对孩子的动作指导有限,如有些孩子不知道器械该如何玩时,也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引与帮助,这就造成了户外体育活动质量的下滑。

(四)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缺少“自由”

户外体育活动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体育活动、早操的不足,它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给幼儿更多自由活动的机会。但在现实活动中,幼儿的自由活动往往很有限,教师对活动的控制太多。教师的控制体现在:

1、对幼儿使用器材的控制

在活动中,为了方便和安全,教师往往只提供一种器械,使幼儿没有了选择的可能。

2、对幼儿选择权的控制

对幼儿选择权的控制包括对玩伴、活动方式的选择。例如教师通常会要求孩子集中、统一玩。

3、对幼儿操作方式、操作规则的控制

教师在户外活动中经常要求孩子只能这样玩,不能那样玩。其实,这就是控制幼儿操作方式和操作规则的做法。教师往往从方便幼儿的角度出发,按自己的方式固定或摆好器械,但无意中已经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有效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学策略

户外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将幼儿的活动室搬到了户外,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不但涉及到幼儿,也涉及到教师, 亲自参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会被户外教学所深深地吸引,唯一的感受,就是快乐——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享受着教学的快乐!享受着户外的快乐!

(一)活动前进行必不可少的安全教育

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而幼儿由于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较差,运动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在户外组织活动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活动前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样的动作、环境、活动是危险的和怎样才是正确的游戏方法,从而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孩子都有规则、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已达到让幼儿之间相互观察、监督的目的。这样既体现了幼儿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优良品质又发展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超前意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也会减少在活动中因为眼睛不够使而造成的意外安全事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总之,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的前提,只有教师用灵活的方法处理好活动与安全的关系,用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看护幼儿,就会减少乃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户外活动内容

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应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兴趣等进行全面了解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争取在活动中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愉悦幼儿的情绪,带给其快乐刺激的情感体验。

1、小班幼儿的户外活动

相比于中大班,小班的幼儿刚刚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本身的各种身体机能都处于初级阶段,体力还比较弱;对于一些奔跑行走类基本动作处在初学阶段,许多游戏活动需要的动作还不是很熟练,活动还不够自如,动作缺乏协调性和准确性;集体观念,组织纪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能力还不够完善;喜欢模仿,但注意力不集中;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感兴趣。因此,小班幼儿在进行体育游戏时,动作内容和情节都要简单,角色也少,便于模仿,规则要容易遵守。

2、中班幼儿的户外活动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能力比小班提升一个层次,又不如大班幼儿发展的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所以他们的户外体育活动主要以巩固基础能力、提升身体协调能力为主,为此中班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是户外情景游戏,让幼儿在进入角色后进行角色锻炼,在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身体各项机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3、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

大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是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很大提高,并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冒险的动作,协同活动逐渐增多。而幼儿的兴趣能大大激发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其对体育活动的热爱。我们可多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跳皮筋”“玩竹梯”,有跳跃奔跑活动,可增强幼儿各身体部分的运动;“跳房子”、“弹球”等游戏,可发展幼儿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能力 ,“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能训练幼儿听力、反应的速度及表演能力。再者可利用一物多玩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竹梯有很多种玩法,竖起可以让幼儿轮流爬梯、也可以双手扶梯倒退爬行、双脚并拢行进跳、间隔跳、单脚前进跳和间隔跳。还可,在竹梯下废旧轮胎或气垫等物来提高竹梯的难度,锻炼幼儿的意识、培养幼儿勇敢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指导时,既要了解孩子的运动能力,又要抓住兴趣。

(三)掌握好幼儿户外活动的“量”

在体育的集体教学中,只有运动量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或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1、安排好幼儿运动的强度与密度

在体育活动中,应该安排好运动的强度和密度。对于运动强度大的活动,运动密度相应减小;反之,运动强度较小的活动,则运动密度可以相应增加。

2、根据年龄差异确定合理的“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小班幼儿的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中班为20-25分钟,大班为25-30分钟。

3、气候季节与量的关系

一般秋冬季节气温比较低,活动量可适当增大,夏季气温较高,活动量大,会使幼儿产生疲劳,甚至会发生中暑,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幼儿的运动“量”。

4、注意“量”对个体差异的影响

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遗传因子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因此,教师应注意体育活动的层次性,安排具有不同难易程度,不同运动负荷的体育活动内容,以适合不同体质、不同运动能力的幼儿。对运动量的估计要以中等体质幼儿为标准,对体弱幼儿减小运动密度及练习次数,在提高难度方面,不能要求每个幼儿都完成。

总之,在户外集体教学和锻炼中,运动量的大小与动作类型、动作的练习方式及其各种动作的组合方法具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量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合理驾驭运动量促使体育活动最优化。

 

(四)重视户外体育活动的结构性

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中,应当依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认识、意志、情绪等心理特点,以及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诸多因素,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运动,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必须考虑运动和休息交替合理。休息并非指运动静止不动,而是根据每一个活动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安排较为轻松、安静的游戏,或者安排有情节的放松活动等,促使幼儿的体力尽快恢复,以便能更好的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运动中。

(五)注意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循序渐进性

体育活动的渐进性是指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都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弱到强不断提高的原则。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活动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由活动能力低到逐渐上升到最高水平到保持一定时间再到出现疲劳最后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是一个从上升到稳定到下降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时,运动量要遵循小—大—小的原则,并要重视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准备活动要注意幼儿的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的因素,激发其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放松活动应当注意缓解幼儿身心高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以达到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特点。这是一段缓冲的过程,它能够使幼儿的肌体和情绪由高度紧张、兴奋的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安静、平衡状态,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六)活动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缓解一下各关节和肌肉,避免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疼的情况。教师要细心检查孩子是否出汗,注意给幼儿保暖,提醒幼儿穿好衣服避免感冒着凉。及时给幼儿补充水分,无论活动量大小,活动结束后都应该提醒幼儿喝水,以避免出现身体缺水的情况。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自由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合理使用户外活动材料、有效的指导户外活动,让幼儿愉快的进行户外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能使幼儿学到室内学不到的东西,达到室内所达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和幼儿共同成长着,幼儿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安慰。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年龄毕竟还小,作为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在活动中我们老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幼儿的实际需要,尽量减少幼儿的心里和生理负担,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次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总结,积极地寻找有效发展与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的途径与方法,使幼儿的身心按其规律发展,让幼儿得到最大的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体格健壮、个性品质优良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共同的目标。

幼师ok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