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物品站得稳》说课稿

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寻找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帮助物品站起来,激发幼儿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在游戏体验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的精神。

微信扫一扫,可以在手机里学习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过渡环节中,我偶尔发现了孩子们正在进行自发的活动--立笔比赛,还引起了小围观。大 班孩子就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具有挑战的内容、乐于探索和体验成功后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于是就设计了本次活动。达到即符合幼儿的特点又满足幼儿的能力需要。

二、说教材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物体站立或需要借助外力站立站稳的现象无处不在,比如:马路边刚栽的小树苗需要在旁边绑很多木棍支持站稳。而《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且《指南》科学目标中提出 4—5 岁幼儿能够感知和发现简单的物理现象,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三、说活动目标

⒈在大胆操作中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⒉在探索中不怕困难,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尝试敢于表达。 

⒊鼓励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难题。

四、说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探索出物体能站住的方法。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合作,巧妙运用多种材料,探究让物品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注重幼儿的体验,激发和挖掘幼儿的兴趣和欲望。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经验迁移法、提问启发法、直观教学法、互动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使幼儿在游戏体验中感受了在探索中不怕困难的精神。

六、活动总结

主要交流:

⒈冠军分享致胜方法,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⒉材料巧妙使用的方法。 

⒊同材料的不同应用。 

目的: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 

最后让孩子们知道没有难题是克服不了的,只要肯多动脑、不放弃,就一定可以成功。

七、说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根据此要求,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提问法、直观演示法、赏识激励法等,而启发式提问法能够使幼儿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和倾听,启发幼儿的思维,使活动进行的更加生动有趣。

八、说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观察材料,介绍任务 

首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观察材料、了解材料。 

其次,介绍任务:每组小朋友在自己的桌子上试一试、玩一玩,哪些东西能站得稳稳的就放在前面的展示桌上来。 

第二环节:让能站住的东西站起来,了解站立因素。 

幼儿操作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大胆探索。 

最后,与幼儿一起总结物品能站起来的原因。重点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送上了谁,它为什么能站稳了?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站起来的不同因素:底面大、底面比较平、“脚”多。这个环节是在教师在与孩子的互动之中,帮助他们提升经验的重要时机。 

第三环节:自主寻找材料,让“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 

首先,观察盒中物品讨论:盒子里都剩下什么了?怎样使这些不能站立的物品站起来?(鼓励幼 儿大胆设想方法)其次,幼儿操作。在班中自主寻找材料帮助剩下的物品站起来。 

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寻找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帮助物品站起来。

目的:巩固理解让物品站起来的因素。 

第四环节:用限定材料,快速让“不能站起来的物体站起来。” 

目的:限定时间、限定材料,促使幼儿合作,巧妙运用辅材。 

预设幼儿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情况一:

“为什么同种材料帮助物体站立,我的不成功?” 

指导策略:

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调整。 

⒉引导幼儿对同方法进行对比。 

情况二:

“为什么我的辅材不能帮助所有东西站立?” 

指导策略: 

⒈引导幼儿充分分析材料,发现主材的特点,通过调整辅材,帮助物体站立。 

⒉小组间相互学习。 

最后,我们进行经验分享。 

主要交流:

⒈冠军分享致胜方法,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⒉材料巧妙使用的方法。 

⒊同材料的不同应用。 

目的: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 

最后让孩子们知道没有难题是克服不了的,只要肯多动脑、不放弃,就一定可以成功。

九、说活动延伸

⒈在科学区继续探索此实验,并记录新材料、新方法的使用。 

⒉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⒊将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标签:中班 科学说课稿 物品站得稳

手机号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