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2、初步了解物体具有软和硬等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感觉。
3、乐意参与科学活动,体验动手摸一摸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软硬的特征。
难点:物体具有软和硬等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对物体的认识和感觉。
活动准备
1、每人 1 个带松紧的小布袋
2、布袋里分别装有软硬不同的物体,如:玩具娃娃、积木、海洋球、水彩笔、软糖、棉花团、橡皮球等。
3、三只小动物玩具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创设“魔法的口袋”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魔术团里有一位神奇的老爷爷,老爷爷有一个魔法的口袋。里面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东西,你想看一看吗?
(2)引导幼儿猜测口袋里的物品及其特征。
--口袋里会有什么?不用眼睛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有哪些东西?
(3)请幼儿摸一摸、说一说。
--摸了之后的感觉怎样?会是什么东西呢?
(设计思考:导入用情景创设进行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后面的参与活动做铺垫。 )
2、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说出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摸一摸、捏一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鼓励幼儿用“好像”或“可能”等词语,大胆地说出自己摸到的物体。
--你摸到的是什么?可能是什么呢?
(3)取出摸到的物品,师幼共同检验幼儿的猜测。
(设计思考: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大胆说出感受。)
3、游戏:按要求从口袋中摸出相应的物体。
(1)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体。
--请你摸出一个软软(或硬硬)的东西。
(2)当幼儿摸出后,鼓励幼儿说出物体名称,丰富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你摸到的这个软软(或硬硬)的是什么东西?
(设计思考: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4、游戏”送礼物”。
(1)师幼共同合作,将摸袋中软硬不同的物体加以归类。
(2)教师将两只小动物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引导幼儿送礼物。
--摸摸捏捏这两只小动物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软软的礼物送给谁?硬硬的礼物送给谁?
(3)幼儿分组自由从摸袋中摸出软硬不同的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小动物面前的筐里。
(设计思考:引导孩子参与游戏并体验。让幼儿在说一说感受活动的乐趣。)
5、巩固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检查筐内的软硬物体是否归类摆放的,如果有放错的,大家一起重新归类。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周围软硬不同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软硬的认识。 活动
(设计思考:教师拓展幼儿的联想,引发对软硬物体的认识)
延伸:
1、引导幼儿运用触摸的方法感知身边的物体,寻找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2、老师会把奇妙的口袋放在玩具加上,小朋友下了课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这个好玩的游戏。
3、回到家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们准备一个神奇的口袋,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
活动总结
《奇妙的口袋》这是一节小班的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软硬不同的特征。难点是引导幼儿去摸一摸各种东西,大胆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一、在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更好的将“软硬”介绍给幼儿, 活动前我上网查找含义,并将这些特征性词含义简单化,即转变成幼儿所能理解的词语。另外,在物质准备方面,我收集了许多生活中具有软硬不同特
征的东西,并分组摆放。
二、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不同,开展活动时侧重点不同。如:在介绍物体特征的东西时,出示一些准备好的东西,幼儿一触摸说不出来,我发现幼儿对于软硬的生活经验比较淡薄。因此,我重点进行了介绍,边示范边向幼儿讲解软硬的不同我们用手去摸一摸,我又出示了几种物品,请幼儿去摸,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幼儿按照老师的样子去触摸东西,一会幼儿就说出了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很快就分清了软硬的。
三、联系实际准备材料
在选择幼儿感知材料时,从幼儿日常活动中找,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科学的秘密。软的有娃娃家的小衣服、丝巾、毛绒玩具等,硬的选用各种积木。请幼儿结合实际在自主地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软的、硬的感觉。
四、活动的效果检验
活动是否有效,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对不同的物体进行分类,幼儿能够迅速的将物体软硬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活动充分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而精心准备的,活动内容具有探索性与科学性,引起幼儿的求知兴趣与探索欲望,特别是小班幼儿对新奇的事情特别的好奇,魔法口袋的设计也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整个活动环节紧扣目标,环环相扣,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间,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认知,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在做中学, 学中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