² 班级座位的安排方式是班级管理所探讨的课题之一。
1. 座位安排的目的
² 在安排教室家具,决定哪里安放不同的教材和设备,再决定幼儿要坐哪个位置,要考虑不同的安排对幼儿行为有何影响,尽力做到以下三方面:
1)不让幼儿分心
² 幼儿上课说话,玩弄玩具,教师在安排教室方式可以某种程度降低幼儿不专心行为发生。例如,将爱说话的幼儿调整座位,把引起幼儿兴趣的教具收好,通道加大,不要在走动时受到干扰。
2)促进师幼互动
² 教师以某种方式安排桌椅,使教师、幼儿能很容易见到对方,而且互动方便,越靠近老师的位置越专心,与教师的互动越多,对班级活动的参与越投入,所以教师应把习惯犯错、不专心的幼儿调整到老师前面的座位。
3)监看全班
² 当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看到全部幼儿,即使是个别幼儿或小范围教学时,当看到幼儿传达出迷惑或无聊的讯息时,教师最好能在未发展成严重问题时,先予以处理幼儿的困难和不当行为。
2. 座位安排的原则
1)幼儿彼此的互动
² 教师要思考两个问题:最适合教学活动的互动类型是什么?哪一种座位的安排最合适该种互动类型?
2)幼儿所用的材料
² 教师要思考材料与幼儿个别使用或共用?材料将放在哪里?每个幼儿是否均能看到陈列或展示的物品?
3)幼儿与教师的互动
² 要思考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为何?是否为主要的指导角色?或是在协助幼儿彼此互动的角色?每个幼儿是否均能看到教师所写的?听到教师所讲的?
4)走动的情况
² 教师要思考上面所说的几种情况中,幼儿可能有什么走动的情况?何种安排能方便教师走动以接近幼儿?
3. 座位安排的方法
² 教室座位的安排是否采用分配座位?或同意幼儿随便坐?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对幼儿学习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要清楚各种座位安排的优势与不足,通常幼儿座位的安排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按照身高高低排列:
² 依幼儿身高的高低安排幼儿的座位是最多教师使用的方式,矮的幼儿坐前面,高的幼儿坐后面,其优点是前面的幼儿不会挡住后面幼儿的视线。
2)自由选择:
² 座位由幼儿自由选择,幼儿可与其好友坐一起,就人际关系的观点而言,对同伴关系的增进有所帮助,但不好的地方是上课爱说话的幼儿坐一起,低成就的坐在角落或后面,与大家关系不好的没有人和他坐,自由坐会制造出许多问题,因此,这种方式只能在一些活动课程做暂时的安排。
3)教师指派:
² 教师指派是教师依照名册的前后顺序座位名单,再张贴在桌椅上,开学时幼儿一进入教室就找自己的座位,等一段时间教师认识幼儿之后再调整座位,经常调整座位还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