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小班音乐活动
活动名称: 《两只小鸟》
活动目标
初步学唱歌曲,在听听玩玩唱唱中,感受歌曲的有趣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鸟手偶,椅子;PPT课件,歌曲《两只小鸟》;地上有红点标志。
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我的小鸟飞来了
1)看看听听
师: 听听谁来了? (聆听鸟叫声)
师: 来了几只小鸟?是什么颜色的?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
2).讲讲做做
师: 这两只小鸟在玩什么游戏?
师: 什么游戏是要躲起来的? (引导幼儿说出 “捉迷藏”)
师: 小鸟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一边歌唱,边用手偶做游戏)
2.互动过程: 我和小乌捉迷藏
1)亲身感受
师: 你的小手也来玩玩吧。(师幼一同边歌唱,边用手做动作)
师: 我们来玩“小鸟捉迷藏”的游戏吧! (引导幼儿 回忆游戏内容)
2)扮演游戏
师: 现在,把你的小椅子变成一棵小树吧。(引导幼儿将小椅子放在红点上)
师: 想想你要做哪只小鸟呢? 想好了快点飞到小树上去。(幼儿躲到椅子处)
师: 玩“捉迷藏”的时候,怎样才能不让人家发现呢?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游戏)
3. 结束部分: 我带小鸟去玩耍
师: 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小手偶。(教师分发手偶)
师: 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给小鸟听吧! (师幼边做手偶游戏边唱歌)
活动点评
1. 《两只小鸟》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内容是两只小鸟丁丁和东东愉快地玩“捉迷藏”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先出示手偶边做游戏边歌唱,然后领幼儿边做手偶动作边学唱,最后让幼儿自己扮演丁丁和东东边用手偶做游戏边歌唱。
2. 教师制订的目标是让幼儿在听听玩玩唱唱中感受歌曲的有趣和游戏的快乐,并逐步学唱歌曲。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幼儿基本达成了目标,这个目标制订得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
3. 此次教学活动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出两只小鸟,并且边唱歌曲边
用手偶做游戏。此环节的设置似乎没有问题,但是活动中教师因为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与幼儿的互动并不充分。其实,学唱之前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当看到幼儿对小鸟很感兴趣时,教师如果可以让他们多讨论一会儿;当引出歌曲后,教师如果能让幼儿多唱几遍,活动效果会更好。
第二个环节: 教师想让幼儿边感受边游戏,于是设置了两个小环节,
一是让幼儿边学唱歌曲边做手部动作,二是让幼儿扮演小鸟做游戏。这两个小环节深受孩子喜爱,且梯度设计合理。本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环节,但授课教师存在“急”和“紧”两个方面的问题。
² 急,表现在孩子学唱环节还没唱够,教师就按照自己之前的预设进入下一个环节,没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节。
² 紧,表现在孩子扮演小鸟做游戏环节,教师为了课堂效果,严格把控孩子的角色分配等。其实,这个环节完全可以让幼儿自主进行。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歌曲,也具备了角色扮演的经验,可以自行决定把树放在哪里、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及自己躲在哪里等。
第三个环节: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了两个手偶做游戏,起到了提升
幼儿感受和经验的作用,效果不错。
4.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是教师要处理好快和慢、松和紧的问题。教师上课时不能只想着环节,更要注意幼儿现场的反馈,然后调整方法和速度,确定幼儿学得扎实、有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进行的环节应尽量让他们自主活动。
案例二:中班美术活动
活动名称:水果娃娃
活动目标:
1. 能够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水果娃娃的外形特征,并大胆想象添画背景。
2. 体验想象添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够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水果娃娃的外形特点。
活动难点: 尝试想象添画出背景。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常见水果的外形特征。
2. 物质准备:
水果娃娃的玩具、哥哥姐姐的绘画作品、不同背景图。 (不同水果的剪纸模型、胶棒、水彩笔、绘画纸、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了解不同水果娃娃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 你的是什么水果娃娃? 什么是它的身体?
幼: 我的是西瓜娃娃,他的身体是一个大西瓜。
幼: 我这是苹果娃娃,身体是苹果做的。
幼: 我的是柠檬娃娃,这是柠檬。
师: 除了身体是水果外,水果娃娃还有什么?
幼: 水果娃娃还有胳膊、腿、鼻子、眼....
2. 互动过程
(1) 出示一个没有背景的水果娃娃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师: 这些是哥哥姐姐创作的水果娃娃,你们看看水果娃娃身上都有什么呀?
幼: 还有胳膊和腿呢。
幼: 还有眼睛和嘴巴。
幼: 那还有耳朵。
幼: 他还有脚,还穿了鞋。
幼: 还有手指头呢。
师: 水果娃娃在做什么呢?
幼: 在唱歌。
幼: 在跳舞。
幼: 与小朋友们做游戏。
(2) 放置背景图,引导幼儿欣赏,并发现背景的作用
师: 看完这两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 这个有背景,那个没有。
幼: 这个好看,那个我觉得不好看。
教: 这个水果娃娃在哪呢?我们能看出来吗?
幼: 这个能看出来苹果娃娃在草地上,那个不知道它在哪儿。
进行变换不同背景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以及对场景的想象,帮助幼儿进行绘画。
(3) 引导幼儿构思作品。
师: 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也有水果娃娃,你的水果娃娃会在哪里?和谁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
(4)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指导。
3. 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欣赏作品,重点欣赏:什么水果娃娃,他们在哪?
4.活动延伸
请幼儿讲述自己水果娃娃的故事,将此画作编成画集,放在展示区或图书区供幼儿讲故事游戏用。
活动反思
通过日常绘画活动中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发现这个阶段的幼儿绘画背景单一,经常以小花、小草等简单、重复的形象作为整幅画面的背景。同时中班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可以用一个物体代表 与之有意义联系的另外一个物体,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生命,他们喜欢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加到小玩具、小动物等身上,和它们交谈,把它们当作好朋友。因此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心理特点,我以水果娃娃为主材创设了这次的绘画活动,引导幼儿添画背景。活动中,为了能够丰富幼儿的经验,还提供了大量哥哥姐姐的作品,使幼儿认识到背景不仅仅只有小花、小草。同时我还运用了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发现丰富背景的重要性,从而便于幼儿有效地去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活动点评:
通过活动不难看出这是一位很有心的教师,并且善于观察幼儿,使得整个活动内容,不但能够尊重幼儿的现阶段水平,还能够考虑到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使活动更为适宜幼儿,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表现与创造力。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对比欣赏的方法,使幼儿发现、感受背景在一幅作品中的重要。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有的水果娃娃做汽车去旅行;有的水果娃娃在舞台上跳舞;有的水果娃娃在海边等等,幼儿对背景的表现不再单一。
案例三: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名称:汽车上
活动目标
1. 能在游戏中大胆的创编不同节奏型。
2. 尝试用创编的三种节奏型表现同一首歌曲
3. 感受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大胆地创编不同节奏型。
活动难点: 尝试创编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同一首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熟悉并能熟练演唱,掌握了为简单的歌曲进
行创编节奏,并进行伴奏。
2.物质材料准备:大塑料圈4个、黑板、节奏谱、小笑脸12个。音乐
(汽车上》《澳优袋鼠》《幸福拍手歌》乐器(响板、串铃、铃鼓)。
活动过程:
1. 导入部分
听音乐《澳优袋鼠》律动进教室,引导幼儿用不同节奏向老师问好
(1) 师:我们起听好听的音乐,跳漂亮的舞蹈啦!孩子们和老师跳起来吧!
(2) 师: 哪个小朋友能用不同的方式向老师问好?如:拍节奏、唱歌、做动作
(3) 教师钢琴伴奏,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汽车上》。
师: 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那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幼儿唱《汽车上》。
2. 互动过程
介绍新游戏玩法,以《站圈》形式创编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1)请幼儿分组听音乐玩游戏,听要求创编节奏型,并尝试打出节奏。
师:今天老师跟你们玩一个新游戏《站圈》,创编出好听的节奏。
第一组: 教师请6名幼儿,引导幼儿听音乐站圈,以送小笑脸的形式,将幼儿创编的节奏谱展示在黑板上,并尝试拍出节奏型。
例如,圈里站一个小朋友的用大笑脸,站两个小朋友的时候用两个小笑脸代替。一个游戏玩两遍,最后形成四组节奏。
游戏1玩法:
当音乐响起时,5个小朋友围着圆圈随音乐节奏绕圈走,当音乐停止时,立刻找到一个圆圈站好, 未站到圆圈里的幼儿视为淘汰。游戏规则:一个圈里最多站两个小朋友。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第一组小朋友能在玩游戏中创编什么样的节奏型? (幼儿开始游戏,教师将幼儿创编的节奏型贴在黑板上)
师: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谁想试试?这一一次你们可以商量商量是否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圈站。记住游戏规则:一个圈里最多站两个小朋友。例如: 图上出现类似的节奏型,排列顺序可能发生变化。
游戏2玩法: 同游戏1, 人数为5人。
游戏规则: 加大难度,四个圈中,一个圈不能站人。
(2) 请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节奏型,分组徒手打伴奏为歌曲《汽车上》配伴奏。
师: 我们起创编出了4种不同的节奏谱子,那咱们一起打节奏给(汽车
上)配伴奏,听音乐开始徒手打节奏。
(3)幼儿自愿选择乐器,分小组配伴奏。(助教老师准备放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拿去乐器。
师:我们先来试一遍,听音乐看老师,一起合奏,演奏家们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把节奏打准确。
3.结束部分
师: 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好想法呢?休息后我们再来玩吧!
4.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游戏时,引导幼儿继续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并用乐器为敬曲配伴奏。
(2)继续为歌曲的后半部分创编不同的节奏。在家长开放日请幼儿进行小乐队的演奏。
活动反思:
1. 此活动中教师尊重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合作化的共同学习。大班
幼儿合作意识强,喜欢以小组、共同商量的形式进行游戏,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以小组的形式,先听要求,再商量,最后听音乐进行游戏的顺序,创编出不同的节奏型,然后听音乐配伴奏,使幼儿能够充分体验到创编节奏的成就感。针对节奏创编的音乐活动,我选择了适宜的教学方法,
2. 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抢圈》贯穿于整个活动,使幼儿积极大
胆地参与其中,并能够再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为音乐配伴奏,通过幼儿的游戏状态可以看出适合本班幼儿,并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的策略,使得活动完整地进行,让每一个幼儿都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了发展。
活动点评:
本次活动教师注重为幼儿营造轻松的氛围,通过不断地肯定幼儿的创造表现、不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别人不一样的创造表现,使幼儿在成人的欣赏和鼓励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主动地创造、获得快乐及成就感。活动的过程体现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层层深人、由浅人深,达成教学目标。“圈”这一教具的使用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起到了支持的作用。也体现了同一首歌曲在两个不同年龄班,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目标进行活动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