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ok网

超30万+幼师在这下载课件

幼儿的行为发展与教育

所属分类:教育随笔 发布时间:2025-02-01 18:36:44
幼儿园班级教师在从事保教工作时,须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状况等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判断幼儿行为发展是否适当,这样才能够拟定最佳的教育方案帮助幼儿成长。

幼儿园班级教师在从事保教工作时,须对幼儿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状况等有相当的了解,才能判断幼儿行为发展是否适当,这样才能够拟定最佳的教育方案帮助幼儿成长。

1. 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

1) 特别好动,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喜欢运动。班级教师在这个阶段应给幼儿提供大量跑、跳、爬等活动的机会。老师尽可能安排能够控制的活动,让幼儿尽情活动,同时把握活动的可控制性,避免出现失控行为。

2) 由于幼儿不知道休息的必要性,他们也无法意识自己该休息了。这就需要班级教师在大量身体运动之后,应安排安静的活动或者休息时间。

3) 幼儿大肌肉的发展比手指的小肌肉控制要好。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小肌肉动作做的不够精细或者做不到,比如穿鞋、扣扣子、写字、画画、剪贴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班级教师应先提供大肌肉活动及部分小肌肉练习活动。

4) 幼儿的视力发展尚不完善,年龄越小越难看清细小的物品,手眼协调不佳。因此,班级教师所使用的印刷字体要大,使用的其它设备、物品应是方便幼儿使用的。

5) 幼儿的身体是柔软的、有弹性,但是骨头对于身体的保护尚不足,坚硬度不够。这就需要班级教师要格外注意游戏或幼儿打闹时头部的撞击,警告幼儿这样做的危险性;在性别发展上,虽然男孩子形体较大,但这时候往往女孩各方面发展都会前于男孩,特别是小肌肉技能。

2. 社会性发展的特征

1) 班级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但幼儿的友谊变化非常快。幼儿在社交上有相当的弹性,愿意且能够跟同伴一起游戏。

2) 有些幼儿在与人相处时会缺乏能力或信心,有些幼儿是孤单的,  

往往成为班级活动的观察者而非参与者,在必要时,班级教师应对这样的幼儿予以协助。

3) 幼儿自发游戏中,集体游戏往往较少,组织性不高,对活动的参

与不持久。幼儿的活动常换来换去,这是正常现象。班级老师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握自由与界限的问题以及如何帮助幼儿从兴趣点出发,让活动更为持久和有效。

4) 3-4岁的幼儿平行游戏较多,4-6岁的幼儿才逐渐发展到合作游

戏。所以,小年龄段的幼儿多会在别人旁边自己玩,并不想与人

互动。

5) 幼儿之间经常会发生争吵,但是只是短时间的,很快就会忘记。

班级中玩具等资源有限,争执等类似事件不可避免。教师看见争

执、吵架的现象,未必要第一时间前去制止,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除非是打架这种行为,老师应立即制止。

6)  5-6岁的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有性别角色和性别类型的意识。知觉性别的差异会清楚的表现在男女孩所喜欢的玩具和活动上,如男孩子会喜欢户外攻击类游戏、玩有轮子的玩具、女孩子喜欢玩洋娃娃、跳舞等。

3. 情绪发展的特征

1) 幼儿会自由的、公开的表达其情感,在这个阶段让幼儿公开表达其情感是必要的,让幼儿知道和面对自己的情感。班级教师应鼓励幼儿分析自己的行为,才能知觉自己情感的原因。当幼儿饿、累、受到干扰等情况时,很容易发脾气,班级教师应知道原因所在,给予适当处置,同时也指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少发到不发脾气。

2) 幼儿间的嫉妒、“争宠”情绪是正常现象。因为幼儿园阶段,幼儿对班级教师有较深的感情,会主动寻求教师的称赞,三十几个孩子争夺教师一个人的注意或情感,嫉妒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班级教师应尽可能对每个幼儿给予等量的关注。

3) 3-4岁的幼儿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大哭起来,对他们讲道理效果不大,用有趣的事情吸引他,可以使幼儿很快忘记原来的不安。当哭的厉害时,先以亲切的方式让他安静下来,再对他进行说理教育。

4) 3-4岁的幼儿对于成人的依恋强烈存在,在家依恋父母,因此,刚入学的几天,没有父母在身边,常常会感受到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在每个幼儿身上表现出的形式也因人而异,有的幼儿会以大哭来宣泄内心的焦虑,以此来得到班级教师对他的关爱,还有的幼儿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式,也可缓解幼儿的焦虑感。

 4. 认知发展的特征

1) 入园的幼儿已经开始具备很好的语言技巧,大部分喜欢说话,特别是在班集体里。提供分享的时间给幼儿自由交谈的机会,但也要帮助幼儿成为好的倾听者。教师在班级里要注意胆小、害羞内向的幼儿,提供给他表达的机会。

2) 3-4岁的幼儿在使用语言时,常会坚持自己的规则,早期语言的发展会让幼儿坚持自己的规则,要改变他们说话的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最初,班级教师应该先给孩子按照自己的语法规则讲话的机会,先不要限制或纠正。

3) 幼儿的能力是受互动、兴趣、称赞、情感等的鼓励方式而激发出来的,班级教师想要鼓励幼儿,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²  经常与幼儿以不同的方式互动;

²  对幼儿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表现兴趣;

²  提供给幼儿探索和扩大阅历的机会;

²  同意和鼓励幼儿独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²  鼓励幼儿试着学习成熟或有技巧的行为;

²  对不能接受的行为要建立坚定一致的限制,解释理由要让幼儿能

够理解,了解是否对他的限制过于严格;

²  对幼儿的进步表示赞美,以温暖和鼓励的方式与他进行沟通。

5. 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

1) 教师要指导幼儿的行为,一定要具备幼儿行为发展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发展较慢的幼儿更需要班级教师的协助和照顾。同年龄的幼儿,他们行为发展的速度还是有极大差异的,教师先要了解个别差异在教育上的意义,才能做适当的教育与指导。

2) 教师要促进幼儿行为的发展,需掌握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满足幼儿安全感的需求:

² 幼儿需要有强烈的安全感。安全感指的是幼儿在心理上感觉自己与他人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归属。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不一定能让幼儿产生依附的感觉,唯有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一连串得互动,幼儿才会觉得有人真正的关心他,这个关心他的人会因为他的行为表现而抱他、安慰他、或者生气、甚至打骂他,这种安全感才是真实的、出自内心的关切。

2)给予幼儿适度的自我肯定

² 所谓自我肯定是指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能为他人所接受,是不是能为他人所重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社会化准则,有的家庭重视外貌,有的家庭重视整洁、耐力等,教师应觉察并尊重幼儿自己家庭中的准则,即使不赞同其标准,也不应该表现出轻蔑或者横加诋毁,以免伤害幼儿。

3)让幼儿体会生活的真实价值与意义

² 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都需要成人提供有意义的活动,需要他人真正的关心,使他感受到生命是美满的、快乐而真实的。

4)提供幼儿学习的榜样

² 班级教师需谨慎地寻求适当的榜样,保护幼儿免于学到不良行为,还要提供具备诚实、亲切、接纳别人、爱好学习等人格特质,作为幼儿观察、学习、模仿的榜样。

幼师AI智能创作工具

一键生成教案、观察记录、发言稿,提升幼师工作效率。
接入deepseek大模型,智能生成各类教学文档,让您专注幼儿教育

推荐课件下载

  • 复制教案
  • 返回顶部
    用户中心